攻克拉曼光谱检测技术难题的中量大学生团队

研发家 | 2025-05-06 21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以下简称中量大学)“量子智能探索”学生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了“量子纠缠智能拉曼光谱仪”,并与相关企业达成了生产、学习、研究的战略合作。该设备不仅突破了传统光学时频共享的理论极限,还成功解决了环境监测复杂的多场景兼容性问题。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仪器完成了拉曼光谱仪的跨代飞跃。

作为一种重要的光谱分析仪器,拉曼光谱仪被广泛使用。其原理是激光光源作用于样品产生拉曼散射光,形成图谱,进而分析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重要参数是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由于光学时间的限制,传统的拉曼光谱仪在信号采集上有一个“天花板”。就像用手机拍一辆飞驰的跑车,要么是烧焦了,要么是像素低了。高时间分辨率和高频分辨率是“不能既有蛋糕又吃”的。

三年前,中国计量大学荣誉学院量新学院学生林翔、章博乐、陆洲等人在课堂上心血来潮。“既然量子纠缠可以突破经典光学极限,为什么不用它来改造拉曼光谱仪呢?”因此,他们在实验室建造了一个简单粗糙的光路模型,挡板外壳使用了方便面的大纸箱。没想到,在迭代了47版方案后,这种被同学们戏称为“纸箱试验”的尝试终于有了转机。

团队创新利用量子纠缠光技术,捕捉负责记录时间和事件的信号光子和闲频光子信息,通过纠缠光子增强拉曼透射。他们还在BBO晶体上涂覆了二维邈烯材料,取代了传统的非线性晶体,成功解决了纠缠光源产生率低、不稳定的问题。最终成功实现了时间和频率的高分辨率,使频率分辨率达到每厘米0.1波,时间分辨率突破20飞秒,检测精度提高了100倍。

据悉,传统光谱分析主要依靠专家经验或软件分析,误判率高,检测时间根据样品的复杂程度从几秒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基于百万矿物和生物分子光谱数据库,“量子智能探索”团队成员开发了边云双引擎光谱智能分析AI算法和计量可追溯算法,开发了自适应动态学习系统,将数据分析处理速度缩短至1秒以内,大大增强了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测试过程中,设备从各种影响的包裹中快速锁定少量药物残留,准确率高达98%,比传统方法提高了22.5%。

目前,大约90%的高档拉曼光谱仪来自进口。“希望学生的成绩能促进国内替代,降低检验门槛。”团队指导老师程芳透露,项目团队的大学生已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软件作权,并发表了6篇SCI/EI顶刊论文,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素为21.1。

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技术,促进设备量产化,与更多行业合作,深化材料分析、化学检测、医药检测、环境监测、海关安检、公安刑侦等领域的应用探索。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