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亿年前,禹州被子植物化石幼果出现在河南

研发家 | 2025-05-07 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团队在《生命》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禹州稚果:又一只被子植物出现在早二叠世?文章报道了禹州稚果,这种被子植物是在中国河南省禹州市发现的。与同时代的其他植物不同,禹州稚果不仅包裹着胚珠,还具有明显类似花柱的结构。这两个特点在已知的裸子植物中是闻所未闻的,但在被子植物中很常见。它们在同一种植物中的出现决定了被子植物在二叠纪的真实存在。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植物群体。被子植物的年龄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尚未得到回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被子植物化石缺乏普遍认可的标准,缺乏相应的化石标本。化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虽然西方古代植物学家认为被子植物不可能比白垩纪先,但近年来,这一观点遇到了越来越多白垩纪以前被子植物化石证据和现代植物分子钟的挑战。

所以,虽然之前有关于二叠纪被子植物的报道,但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并没有结束。显然,需要进一步的古代植物学研究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发现的禹州水果包括发现在四块化石上的六个标本,说明二叠纪的被子植物相当丰富。在二叠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禹州水果和之前发现的太原穗,确切地向世界宣告,被子植物不仅存在于二叠纪,而且在当时也有一定的丰富性。这一新成果加倍推进了被子植物的历史,呼吁植物学界重新审视和评估当前流行的被子植物进化理论和相关讨论。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