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继“985”“211”,77所高校入选 “101计划”
研发家 | 2024-05-06 0

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拔尖创新人才。构建符合各学科特色的、一流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将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源源不断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4月19日,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并讲话。


图源:新华社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这项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已经初具规模,进入增质提效的关键时期。

  

从“小”切入,筑本强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简称“基地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为代表的本科教育改革工作。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改革已显成效。

 

但面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探索能够实现从“0”到“1”突破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解决拔尖人才不足的问题,成为各大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之下,“101计划”应运而生。

 

“101计划”与之前的“985工程”“211工程”有何区别?“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以推进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为主要目标的重点工程。而“101计划”是一项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瞄准课程、教材、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的提升。

 

“101计划”的实施重点,是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即一流核心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核心师资团队、一流核心实践项目,以课程改革的“小切口”,带动解决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强突破”。

 

2021年12月,“101计划”率先在计算机学科领域启动。

 

随后于2023年4月,教育部启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的“101计划”,分别由该领域高水平专家牵头实施,他们将全程参与教学研究、示范、交流,构建学科领域教师教学发展新模式。

据“101计划工作平台”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9个学科共有77所高校入选。计算机有33所高校、数学共30所高校、物理学有31所高校、经济学有25所高校、基础医学有11所高校、化学有30所高校、生物科学33所高校、中药学有7所高校、哲学有14所高校。

 

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入选除中药学外的8个学科组,成为入选学科最多的高校。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均入选7个学科工作组。

 

  

先行试点,成果显著

目前,计算机领域“101计划”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试点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其他学科的建设“打了样”。

 

教育改革的深处是课程。在核心课程建设方面,计算机学科形成涵盖110多个模块、650多个关键知识点的核心课程知识图谱,搭建完成由12门课程组成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全国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学提供了参考。

 

在核心教材建设方面,编写完成了31本首版核心教材,80余所高校的一线教学团队开展教材试用与评价,1300余本教材已于2023年秋季学期分发学生试用。

 

核心课程体系搭建完成,怎样提升课堂实效亟待关注。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在核心师资团队方面,累计组织200余场跨校听课活动,上万名教师参与线上线下培训,带动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郭耀表示:“目前,来自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将近200所学校的老师,都参与了核心课程的师资培训,后续建设的成果会陆续向全国1000余所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推广。”

实践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核心实践项目方面,邀请一批头部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践项目,打造了涵盖400多个项目的集成平台。例如由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相关企业共同研发的“智海—三乐”大模型,已在14所高校上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智能问答、试题生成、学习导航等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

  

基础学科,全面推进

改革由计算机学科切入,但远不止于此,后续启动的数学等8个领域建设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目前“101计划工作平台”官网已公布了7个学科核心建设课程及牵头高校。其中,计算机学科共12门核心课程、数学和物理学均有14门核心课程、化学12门、基础医学14门、经济学10门、哲学13门。

 

北京大学七大学科全面开花,一共牵头建设33门课程;复旦大学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和哲学6个学科共牵头建设10门课程;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均牵头建设7门课程,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建设6门课程。

 

对于生物科学来说,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组织教材编写。一年来,337名顶尖学者参与了11门核心教材编写,新建的虚拟教研室覆盖33所参与高校。生物科学牵头人、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核心教材都编撰了讲义、知识点,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用范围。目前,生物科学领域核心教材已完成文字初稿,部分教材已经小规模启动试讲试用,在参与高校的紧密协作下,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经济学‘101计划’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首批项目,没有可资借鉴的前期项目经验。更具挑战性的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必须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经济学“101计划”牵头人、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坦陈。当前,经济学“101计划”有20所全国经济学拔尖基地的高校参与,核心课程已经开始试讲。 

  

通过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数百个高校参与其中,80多位国内外顶尖专家、50多名院士深度参与,成千上万的普通教师被调动起来,惠及数十万名学生……除了目前的9个领域之外,教育部还将分批次将试点推广到更多基础学科和急需紧缺领域,辐射带动更多学科领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让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为先”,培育一批未来能够在世界上决定“掰手腕”胜负的拔尖人才,为我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出贡献。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