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龙代表:将我国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推向新高地

研发家 | 2025-06-04 22

作为国际生物医学的前沿技术,异种器官移植正在成为缓解全球器官供需矛盾的重要突破。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建议,中国应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确保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全球器官移植观察报告,中国每年约有30万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只有约15000个器官可以移植,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印遇龙表示,利用基因编辑和克隆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数十种基因编辑的供体猪,有效缓解了免疫排斥、器官生长、炎症损伤和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安全问题。优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和新的免疫抑制剂显著改善了受体中异种器官的生存时间。基因编辑猪作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技术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为临床器官移植提供稳定可控的供体来源。

“近年来,基因编辑、克隆技术、免疫控制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使异种器官移植从理论探索逐步向临床应用阶段迈进。美国等国依托临床前和亚临床试验的基础和医学伦理的发展,成功实施了从猪肾、猪心到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多例移植手术,其中猪肾移植到人体的异种移植已成功存活三个多月。”印遇龙表示,中国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仍然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系统规划和布局,以尽快解决异种器官移植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储备不足的问题,促进中国异种器官移植的发展。

印遇龙院士团队率先对异种移植医用猪进行了相关研究,建立了一支覆盖研发上下游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包括基因编辑、动物克隆和临床试验。团队成员包括科研人员,他们首次成功地消除了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异种移植中最大的微生物威胁),相关成果在科学中不断发表(Science),多基因编辑供体猪目前已成功开发出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高生物安全性的多基因供体猪。

此外,其团队成员所在的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是首批具有全国六项器官移植资格的国家级大器官(心脏、肝脏、肺部、肾脏、胰腺、小肠等)准入单位和全国七家医院之一。自2019年以来,医院对异种器官移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2020年成功建立了中国首个基因修饰猪猴异位全肝移植模型,打破了该领域的技术壁垒,创造并保持了中国异位原位肝移植模型最长的生存记录,制定了中国首个基因修饰猪猴异位原位肝移植标准。

印遇龙建议,基于这些发展现状和研究优势,由科技部、国家卫生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推动,将异种器官移植纳入国家“十五五”重大项目;设立国家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专项基金,克服异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凝血功能障碍、病毒跨种感染等关键科学问题;支持临床前、亚临床和临床试验的基因编辑供体猪培养和异种器官移植;制定国家级异种器官移植管理规范和伦理审查制度,确保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特别是临床试验研究的安全。

印遇龙表示,我们应该整合在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方面有丰富经验和成果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开展多中心、多团队的协同研究,建立国家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平台,形成中国独立的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应以现有研究基础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优化供体基因型和免疫抑制方案,提高受体管理和监测能力,抓住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新高地。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2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