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枇杷果实质量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研发家 | 2025-06-13 33

被誉为“初夏鲜果第一枝”的枇杷一直受到食客的广泛喜爱。传统枇杷品种在秋末冬初开花,幼果需要“越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枇杷受不了冻,幼果在零下3℃左右的温度下几个小时就会冻结,直接导致减产减收,甚至失收。

经过20年的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生理生态与安全、优质、高效的栽培团队王永清教授、邓群仙教授等学者培育了世界上独特的新品种——春花枇杷,春季开花,6月中下旬果实成熟,突破了原枇杷品种秋冬开花、冬春幼果冻害减产的“脖子”问题,具有抗叶斑病高、糖酸比高、汁多味浓的特点。该品种有潜力改变国家枇杷栽培地图,优化现有农业产业布局。

然而,目前春花枇杷果实相对较小。与其他传统品种相比,竞争优势尚未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品种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最近,该团队在期刊《食品化学》上(Food Chemistry)在网上发表研究论文,有望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实践路径。

氯吡脲(CPPU)它是一种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它在园艺植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促进果实的无核化、扩张、产量和质量。但目前,关于CPPU对枇杷果实质量形成和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春花枇杷的商品价值,邓群仙团队首次系统地探讨了喷洒CPU对春花枇杷果实质量形成和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

团队研究发现,CPPU通过提高酚类代谢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C4)H、COMT、CCR、HCT、CCD、CYCB、BCH和NCED)其表达能力促进其酚类成分和类胡萝卜素成分的积累,从而促进春花枇杷果实中总酚、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等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此外,经过CPPU处理,春花枇杷单果重量和果实糖酸比显著提高,分别提高9.32%和25.26%以上,通过增加香气化合物含量,提高了果实的风味和品质。该团队还筛选出了CPPU喷施的相对最佳浓度。本研究为春花枇杷进一步品种改良和大面积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