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展光钟网络协调比对实验

研发家 | 2025-06-19 0

6月18日,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欣报道了一项关于光学原子钟的新研究。科学家们开展了一项覆盖范围最广的光钟协调实验。这次实验在六个国家进行,连接了多台光钟以及相关链路,跨越数千公里,为重新定义“秒”这一基本时间单位,创建全球光学时间尺度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光学》期刊上,参与这项工作的研究团队来自多个机构。

光钟的原理是用激光精确激发原子,使其在特定能级之间跳跃,从而生成非常稳定的频率,就像时钟的“滴答声”。这种频率可以用来计时。然而,由于光钟种类繁多,所使用的原子有所不同,为了充分发挥其高精度特点,科学家需要开展地域之间的比对,确保它们的同步性。

过去几十年,全球时间标准依赖的是铯微波原子钟的信号平均值。然而,光钟的精度已经远远优于铯钟,提升了大约100倍。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研究人员提议用光钟取代目前的铯钟,重新定义国际单位制中的“秒”。

此次实验共协调了来自六个国家的十台不同类型的光钟,进行了38组频率比对,其中四组是首次直接比对,其他组别的精度也明显提高。

相比此前的点对点钟表比对,这次实验首次实现了多台光钟的同步比对,同时结合了多种链路技术,收集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系统的协调测量,研究团队不仅能够验证光钟之间的同步性,还提升了比对结果的可信性,这对于评估哪些光钟适合用来重新定义“秒”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完成这些比对,团队需要将各地光钟的频率输出相互连接。他们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GPS卫星信号,这种方式覆盖范围广,但精度相对有限;另一种是通过光纤传输激光信号,该方法的精度比前者高出100倍,但目前仅能应用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之间。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时间与频率部门负责人海伦·马戈利斯表示,原子钟所提供的精确时频信号对现代技术至关重要,例如GPS导航、电网管理和金融交易。这项研究可能帮助提升新一代光钟的性能,推动更多应用发展,并为依赖高精度计时的科学探索提供支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