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前的南海台风季比现在早,以后可能会重演

研发家 | 2025-06-26 33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晏宏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气候与大气科学》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公布了研究成果。赵楠钰是博士后第一作者,晏宏是通讯作者。

长期气候问题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机制仍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观测记录时间短(不到100年),热带气旋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或自然变率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对未来全球变暖趋势下的预测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古代气候记录是现代观测数据的重要补充。然而,由于分辨率低,传统古代气候记录很难识别发生在天气-周时间尺度上的热带气旋事件。

该团队利用大约3000年前生活在南海北部的化石青金石生长速度记录(约12年),建立了第一个可用于研究史前热带气旋活动日分辨率替代指标的指标。通过分析青金石替代记录的变化,重建了每月发生热带气旋的频率。

研究表明,现代南海热带气旋的频率在秋季(9-10月)达到峰值,但3000年前夏季(6-8月)热带气旋发生频率较现代高15%左右。结合古代气候记录分析,这种热带气旋的季节性偏移和频率增加可能与当时热带辐合带的相对偏北有关,为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一发现暗示,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南海热带气旋季节可能会提前,频率增加的概率增加。

大约3000年前,南海北部热带气旋频率时节分布是基于化石青金生长速度的重建:(a)平均滑动6年;(b)30年来,bootstrap扩展的平均频率重建。地球环境提供的图片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25304), 4240030433, 422210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F0804802)、GZC2024169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24M753203等资助。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2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