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Xi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骨科中心脊柱与骨肿瘤病房近日成功实施3D打印移动人工椎体颈胸交汇处植入术,准确完成椎间盘切除及相邻上下椎间盘植入,并植入人工假体。经检索,目前尚无关于胸椎移动人工椎体植入的报道,是世界上第一例。
一个月前,58岁的王先生突然出现胸背剧痛、双上肢麻木等症状。随着疼痛症状越来越严重,他根本站不起来。他的家人带他去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症状由胸1锥骨破坏、突向椎管压迫神经引起。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造成瘫痪、尿失禁等严重后果。此外,由于患者无法站立,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脊柱骨肿瘤病房主任王栋说。
王栋团队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经过综合评估,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和手术中的应急计划。“传统的方法是将病椎切除后植入钛笼,使其与上下邻椎融为一体。但是锥体活动功能会丧失,加速相邻锥体的退化。”王栋说:“我们决定创新植入3D打印移动人工椎体,在切除椎体的同时保留锥体活动功能,降低相邻锥体退化的风险。但手术难度较大,术前设计和术中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据王栋介绍,这种3D打印材料是钛六铝四钒(Ti6Al4)V)在骨科植入物领域,合金具有轻量化、与人体组织相容等特点。
王栋团队进行了植入手术。图片供Xi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手术开始后,王栋团队使用了“C“型臂X线透视引导准确定位目标阶段,准确切除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病椎,准确植入移动人工椎体,完成胸1锥体重建。需要2个小时才能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麻醉醒来后胸背疼痛和双上肢麻木明显缓解。术后第三天,患者可以佩戴支具下床,手术成功。
“这次手术的成功为严重锥体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3D打印骨科植入物的研发和优化,让患者受益于精准、个性化的先进医疗技术。”王栋说。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