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研发家 | 2025-07-15 44

天关”卫星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在邻近星系即小麦哲伦云内,捕捉到来自一对罕见天体的短暂且高能量的X射线辐射事件,并利用搭载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进行定向观测,获取了源爆发期间更详细的X射线信息。这一发现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印证了“天关”卫星在捕捉宇宙中转瞬即逝的新型X射线源方面的能力。2月19日,这一成果作为欧洲航天局首篇基于“天关”卫星数据主导的论文,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快报》(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该天体组合由一颗质量为太阳12倍的Be型大质量恒星和一颗质量与太阳相当的白矮星组成。这种罕见的双星系统在科学界颇为少见。此次观测是科学家首次全程追踪该类系统从X射线爆发到逐渐消退的全过程。

在观测过程中,“天关”卫星的发现触发了美国航空航天局Swift和NICER X射线望远镜对该天体的联合观测。欧洲航天局XMM-牛顿望远镜在18天后进行后续观测。科学家通过分析不同波长的X射线变化以及爆发物质中的氮、氧和氖等元素,确认了这对天体的真实身份。

科学家推测,这对双星最初由两颗质量较大的恒星组成,经过复杂的物质交换演化成如今的Be星和白矮星。白矮星通过强大的引力从Be星吸取物质,进而引发这次短暂而明亮的X射线爆发。

“Be星与白矮星双星系统的爆发极为罕见,它们最适合用低能X射线进行观测。EP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天体源,并检验我们对大质量恒星演化的理解。”欧洲航天局“天关”卫星项目科学家Erik Kuulkers表示,“这一发现充分展示了该卫星的变革性的探测能力。”

“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袁为民表示,“‘天关’卫星的成功国际合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空间科学领域的影响力,为全球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X射线数据支持,有力推动了高能时域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发展。”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44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