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选越来越严:上届27名候选人被处理,本届情节严重者终身追责!

研发家 | 2025-08-26 0

院士增选纪律越来越严。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随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相继发布了院士增选纪律通知,明确提出,候选人须严格遵守“静默期”要求:增选结果公布前,不组织、不参加有同行出席的其他各类会议和评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术会议、学术报告、项目评审、战略规划、咨询评议等6条具体要求。如违反增选工作纪律要求,将依规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永久取消参选资格并终身追责;如已当选,则按程序取消院士称号。

据此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的《从严从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一文中透露:在2023年度两院院士候选人公示阶段,取消存在违规问题的5名候选人资格,在院士大会期间处置涉及22名有效候选人的突发重大举报线索。

院士增选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23年院士选拔“宁缺毋滥”,相较计划名额的缺额为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其中,中科院计划增选名额为79名,实际当选59名,比例约74.7%;工程院计划增选名额不超过90名,实际当选74名,比例约82.2%。结果无不表明,我国的院士选拔迎来了历史最严季。

 

改进选拔制度,禁止说情打招呼

 

目前院士增选分两轮,第一轮改为外部同行专家评审筛选出增选名额120%的候选人后,由院士进行第二轮投票。不论是院士还是同行专家,均独自评审、独立投票,大大减少候选人与投票人、投票人与投票人之间的接触交流。

 

参加评审的外部同行专家管理最为严格,每名投票人都需要上交手机、闭门不出,也不能进行交流,审阅候选人的材料后,独立进行投票,“据说饭都给你送上来的"。

 

与往年相比,院士之间特别是院士与候选人之间的接触、交流,大大减少了。往年的院士评选,在学部环节就会议不断,至少有专业组讨论、学部全体会议、第二轮候选人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等环节,且规定院士必须全程参与才能投票,在这些会议上院士们公开交流较多。

 

但2023年,公开的讨论交流相当于消失了。候选人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的环节也被取消,外部同行专家评审和院士投票,均以看电子材料为主。“现场答辩介绍环节也取消了,理论上你看材料就可以了。"

 

院士在投票时均需要独自评审、独立投票,有效减少了选举期间“说情打招呼“的情况。

 

 

2025年,进一步强化院士增选纪律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共有639位专家学者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另有特别领域推荐有效候选人50人)。中国工程院共有617位专家学者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另有特别通道有效候选人43人)。

 

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了院士增选纪律,坚决抵制各种说清打招呼行为,严格遵守“静默期”要求:从成为有效候选人至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前,除因履行职务职责参加工作单位内部、工作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境外会议活动外,不组织、不参加有同行出席的其他各类会议和评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术会议、学术报告、项目评审、战略规划、咨询评议等。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