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选纪律越来越严。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随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相继发布了院士增选纪律通知,明确提出,候选人须严格遵守“静默期”要求:增选结果公布前,不组织、不参加有同行出席的其他各类会议和评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术会议、学术报告、项目评审、战略规划、咨询评议等6条具体要求。如违反增选工作纪律要求,将依规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永久取消参选资格并终身追责;如已当选,则按程序取消院士称号。
据此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的《从严从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一文中透露:在2023年度两院院士候选人公示阶段,取消存在违规问题的5名候选人资格,在院士大会期间处置涉及22名有效候选人的突发重大举报线索。
院士增选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23年院士选拔“宁缺毋滥”,相较计划名额的缺额为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其中,中科院计划增选名额为79名,实际当选59名,比例约74.7%;工程院计划增选名额不超过90名,实际当选74名,比例约82.2%。结果无不表明,我国的院士选拔迎来了历史最严季。
改进选拔制度,禁止说情打招呼
目前院士增选分两轮,第一轮改为外部同行专家评审筛选出增选名额120%的候选人后,由院士进行第二轮投票。不论是院士还是同行专家,均独自评审、独立投票,大大减少候选人与投票人、投票人与投票人之间的接触交流。
参加评审的外部同行专家管理最为严格,每名投票人都需要上交手机、闭门不出,也不能进行交流,审阅候选人的材料后,独立进行投票,“据说饭都给你送上来的"。
与往年相比,院士之间特别是院士与候选人之间的接触、交流,大大减少了。往年的院士评选,在学部环节就会议不断,至少有专业组讨论、学部全体会议、第二轮候选人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等环节,且规定院士必须全程参与才能投票,在这些会议上院士们公开交流较多。
但2023年,公开的讨论交流相当于消失了。候选人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的环节也被取消,外部同行专家评审和院士投票,均以看电子材料为主。“现场答辩介绍环节也取消了,理论上你看材料就可以了。"
院士在投票时均需要独自评审、独立投票,有效减少了选举期间“说情打招呼“的情况。
2025年,进一步强化院士增选纪律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共有639位专家学者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另有特别领域推荐有效候选人50人)。中国工程院共有617位专家学者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另有特别通道有效候选人43人)。
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了院士增选纪律,坚决抵制各种说清打招呼行为,严格遵守“静默期”要求:从成为有效候选人至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前,除因履行职务职责参加工作单位内部、工作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境外会议活动外,不组织、不参加有同行出席的其他各类会议和评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术会议、学术报告、项目评审、战略规划、咨询评议等。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