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者:中国提出的多项理念为全球经济秩序发展提供新的愿景基础

研发家 | 2025-10-31 0

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部主任、气候变化经济学实验室主任伊戈尔·马卡洛夫在“全球战略对话(2025)”智库论坛发言时表示,全球经济面临危机与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国际体系正在经历根本性转变,而旧条件下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已不再适应正在形成的新现实格局。中国所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实施路径,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提供了新愿景的基础。

中外嘉宾参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主题研讨环节中外嘉宾参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主题研讨环节

  马卡洛夫认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危机可以分解为三个相互关联但又彼此独立的部分,即全球化与开放性的危机、全球经济机构的危机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危机。

  他提到,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常态是经济多极化,这个“区域化世界”内部的联系远比与外部联系更为紧密。区域化世界可以成为全球化的一种可持续模式,但有一个必要条件:区域间保持开放互动并遵循统一规则。这也引出了第二个危机,即全球经济机构的危机,而这里的“机构”不仅指的是各个组织,也代表规则。

  马卡洛夫表示,全球经济机构的出路在于制度演进,新机构、新规则将逐渐涌现:某些情况下,它们会与现存体系并行发展,例如新成立的新开发银行(NDB)并非取代世界银行,而是更具灵活性、在投票权和行长轮值方面更公平、更关注当代发展需求、更开放于发展融资创新的平行机构;而在其他领域,新机构将填补空白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例,这一现象正在塑造经济和社会的未来。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平稳推进,并终将形成新的经济规则体系。

  他进一步指出,经济发展模式的危机或许是最复杂且最难克服的危机。全球南方需要经济增长来解决自身问题,但以往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西方世界的发展路径无法效仿,因为这些路径显然超出了地球生态的承载界限。事实上,即便在西方世界,旧有发展模式也已失效,并面临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陈旧、传统福利国家模式枯竭等挑战。

  马卡洛夫认为,人类应努力建立新模式,不再追求消费的最大化,而是追求全面福祉的最大化,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因为新的增长模式将在这些国家率先实施,在这方面世界可以向中国学习,其中包括中国成功实施的生态文明理念。

  他提到,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技术发展的绝对领导者,其中也包含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实施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金融和技术机制。同样重要的还有中国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为共建美好世界注入强劲动能。而所有这些理念和实施举措,也都为全球经济秩序应如何发展提供了新的愿景基础。

  马卡洛夫最后谈到如何构建包容且公平的经济全球化这一问题,他强调,人类并不需要全球化本身,而是需要包容、和平的新发展模式,经济全球化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

  10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全球战略对话(2025)”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和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承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挪威等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全球治理新格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编译:高琳琳 审核:齐磊 韩鹤)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