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增癌症超450万人!肿瘤领域新增6位院士,攻克癌症或不是梦

研发家 | 2025-11-24 0

最新公布的两院院士名单公布,有高达6人之多来自肿瘤学界领域,成为新增院士最多的单一疾病。而前不久公布的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显示,国内120位肿瘤学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这意味着我国高度关注肿瘤领域疾病,早日攻克癌症为人类带来福音。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重磅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本次增选后,我国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90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02人。

2025年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新增13人,肿瘤学界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等上榜。202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新增院士8人,肿瘤学界领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瑞华教授等当选!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50万人,死亡病例超过300万人。换句话说,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人口。其中,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排名前五,呈现出“多发、年轻化、慢性化”的趋势。

虽然人类攻克癌症就目前来看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治疗肿瘤的方法是越来越多,肿瘤病人的生存期也是越来越长。当然,癌症并不等于死亡。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五年生存率(即患者确诊癌症后,五年内还存活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30.9%上升至2020年的40.5%。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了早日攻克这一人类难题,相关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对癌症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次多位专家新增为两院院士,就是明显的国家战略需求导向。

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例,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该中心目前已拥有五位院士,分别为林东昕、马骏、曾益新、曾木圣、徐瑞华,本次中山大学增选的两院士都来自肿瘤领域。

在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上海医院专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周俭致力于肝胆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2025年7月,周俭与樊嘉院士领衔在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肝癌防治重大报告,提出全球至少六成的肝癌病例是可以预防。

除了肝癌,我国胃肠癌发病率也高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新当选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院士,在胃肠癌发生预警、早诊和预防及综合治疗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成果,并开创性地通过分析肠菌判断结直肠癌术后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与预后。

近日,2025年度国内共有120位肿瘤学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相对于2024年的97位增加了23位,增幅达20%以上,可见我国学者在国际肿瘤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