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业等因素,昆虫正在消失,新的研究表明,其背后还有更多的原因
昆虫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世界各地,但原因是什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农业集约化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有许多其他相关因素受到影响。4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生物科学上发表。
特朗普的关税使贸易模式“失败”
4月初,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大多数贸易国征收关税的全面计划之前,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争论其全球产业链计算机模型是否能准确预测贸易壁垒的影响。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启了性骚扰求助热线
根据科学报道,最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受到性骚扰、性侵犯或跟踪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对一的24小时短信、电话和在线聊天支持,推出了性骚扰求助热线。
在单分子尺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生物界面团队与纳米生物材料团队合作,在单分子规模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揭示了pHLIP(pH低插入肽)的构象变化和跨膜动力学过程。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结果(ACS Nano)。
开发新的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方向
近日,《自然医学》发布了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由张力/方文峰、中山大学肿瘤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赵珅团队牵头,并与全球多中心研究团队合作完成。这也是张力团队在短短一个月内第二次在《自然医学》上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调节线粒体趋核分布的重要因素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和广州医科大学副教授项鸽团队展示了调节线粒体核分布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激活Wnt/揭示了线粒体核分布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间充质-上皮转换(MET)新模式。相关成果于4月17日在《干细胞报告》上发表(Stem Cell Reports)。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温冷热旋转现象被揭示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刘晓平/罗明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裴涛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气温冷热旋转的新现象(即气温在几天内由异常变暖迅速转变为异常变冷,或由异常变冷迅速转变为异常变暖的极端事件)。4月22日,相关成果在网上发表在《自然通信》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全球首台 20L 等级离子高能球磨设备亮相亮相亮相亮相亮相
4月22日,世界上第一个20L等离子高能球磨系统在广东佛山顺德发布。这是业内首款大型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对等离子球磨技术的产业化具有代表性意义。
天津大学帮助中国高纯石英矿打破国际垄断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高纯石英矿正式成为中国第174号法定矿种。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是光伏发电板、5g光纤等现代科技产品的“隐形基石”。在此背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科研团队用几十年的创新,将矿石中的“硅”元素提炼成支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黄金”。
复杂的生物系统机制研究有新的工具
空间转录组技术可以同时分析细胞基因表达和空间定位信息,是揭示器官发育、疾病机制等生命过程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的方法大多是针对单个样本设计的,难以处理多个样本数据(如比较样本、时间序列、三维空间等),严重阻碍了多个样本研究的深入,限制了对复杂生物系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