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装置通过国家验收非常“极端”
2月26日,通过国家验收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具有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极快光场等极端条件和综合实验能力的国际先进用户设备。该装置是“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已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各项建设任务。
“祝融号”发现火星可能曾经有过“度假风”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2月24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火星可能曾经是一个阳光明媚、沙滩柔软、波浪柔和的地方。
高油高产的大豆新基因型学者开发
近日,在国家重点R&D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广州大学教授关跃峰团队与合作伙伴开发了GmSWEET10b优秀基因型,通过AI引导的蛋白质设计与基因编辑相结合,提高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糖转运能力。然后,在多年的田地试验中,主要大豆品种的含油量稳步提高。相关成果在网上发表于《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猪体内人造血干细胞的功能重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永广/胡正/李子义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李伟团队合作,实现了猪体内人造血干细胞的功能重建。这项研究为人类造血免疫细胞和人性化器官的重建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于5月20日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发表。
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对大学生理解科学性质的影响
探究教学能否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一直是创新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此前,大多数文献表明,在高等教育的早期阶段,仅仅基于探究的教学不足以让学生对科学本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对大学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
学者们提出了抑制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滚下的新策略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吴宏滨团队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了抑制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下降的新策略。自然光子学发表了相关成果(Nature Photonics)。
在柠檬桉果中,学者发现了抑制铜死亡活性的新框架天然成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邱声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郝小江团队合作,从柠檬桉树中分离鉴定出两种多环多羟基间苯三酚类物质,骨架结构新颖。——Corymbinols A(1)和B(2a/2b)。建立elesclomolomol (ES)HepG2细胞铜死亡模型是由CuCl2诱导的,研究表明Corymbinol A在20 μ在M浓度下表现出一定的铜死抑制活性。《有机化学通信》发表了相关结果(Organic Letters)。
在美国削减资金后,严重的热带病可能会急剧增加
Bababa57岁马里社区卫生工作者 Pascal Camara 每年组织一两次活动,为他居住的贝拉法兰迪所有居民提供药物,治疗一系列被忽视的热带疾病,在更富裕的地区鲜为人知。(NTD)。自2007年以来,在美国的支持下,这项工作稳步降低了热带疾病的发病率。
“计量组学”概念首次在中国计量大学提出
五月二十日是世界计量日,也是国际米制公约签署的150。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促进计量科学与农业科学、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交叉发展,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徐沛首次提出“计量组学”(Metrolomics)概念,并于5月20日在《现代农业》杂志上刊登。
中国科学家破译了高质量的凤优基因组
近日,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获悉,取得重大科研突破。海洋渔业资源分子生态研究团队成功破解了凤尾鱼(别名:日本凤尾鱼,Engraulis japonicus)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科学数据》上发表(Scientific Data)。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鱼类资源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以及海洋鱼类种群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