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由大数据驱动
医疗健康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辅助治疗的基础上,高效利用医疗资源,维护和改善人民健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的支持下,中国学者深入分析了多源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数据,打破了组织决策的时空界限,在智能医疗健康管理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国家队!ScienceOne智能研究平台正式发布
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缺乏强大的帮手?“国家队”出手了。4月29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研究所)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基于科学基础的智能科研平台。——ScienceOne。S1-Literature文献助手和S1-ToolChain科学工具调度台由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曾大军现场展示。
近十年来,美国20-40岁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显著降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从乳腺癌中“逆转生命”重生。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2010年至2020年,20至49岁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大幅下降,这一趋势跨越了所有乳腺癌亚型和种族/民族群体,尤其是2016年以后。4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在2025年年会上发布。
成功着陆 !神舟19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疗监督和医疗保险人员确定,宇航员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身体健康,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科学家们揭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物养分吸收的特点
4月30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元合、副研究员杨贵彪和其他合作伙伴在《自然-通信》中发布了最新成果,分析了严寒冻土地区植物营养物质的重吸收特点。
科学家发现,三级淋巴器官存在于人类颈动脉斑块中
近日,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合作,通过华大自主研发Stereo-seq和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确定了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的出现,为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提供了关键资源,为准确干预提供了新的潜在目标。《自然-心血管研究》发表了相关成果。
科学家们可以准确地监测各种运动应变/液位传感器
如今,可穿戴电子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用于个人康复治疗和医疗健康监测的柔性传感器备受关注。近日,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何亮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于4月27日在《先进功能材料》上发表。
液相分离在骨骼肌的发育和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四月二十六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佛山市坤鹏现代农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坤鹏研究院)研究员唐中林团队首次报道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它在调节骨骼肌质量和代谢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在国际期刊《尖端科学》网上发表(Advanced Science)上。
食用油造假鉴别有了新的方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所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追溯创新团队在食用油造假鉴定方面取得突破,国际期刊《食品控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Food Control)。
微生物菌剂有助于黄土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西北黄土高原和沙漠中大量贫瘠的碱性黄土一直是制约作物生产力提高的科学问题。传统农业不仅成本高,而且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依靠大量的外源性肥料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