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开发新的方法来增强成人的视觉能力
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文雯团队合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朋研究组开发了创新增强现实。(AR)培训方法可以有选择地干预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视觉通道,显著提高健康成年人和弱视患者的视觉能力。相关论文于4月7日在《先进科学》上发表。
中国大陆富氦地热液体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大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宫清华团队首次系统披露了中国大陆富氦热流体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近日,相关成果在冈瓦纳研究中公布。
0.45电子伏特,中微子最新“体重”上限即将到来!
微子在德国卡斯鲁厄铱中(KATRIN)测试对中微子这个“幽灵粒子”进行了“称重”,并重新设定了质量上限-0.45电子伏特(eV),不到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而且电子是已知的第二轻颗粒,511000 eV。4月10日,《科学》发表了相关研究。
行星不但会被吞噬,还会主动“自毁”
几十亿年后,太阳将开始燃烧并扩大到当前体积的数百倍。地球和其他行星将被等离子体的火雾吞噬。。。这是科学家认为行星被行星吞噬的唯一途径。但现在,在美国宇航局的帮助下(NASA)詹皇?韦伯太空望远镜,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行星“末日”:主动落入宿主行星。最近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
大阪世博会上出现了“AI悟空”
4月13日,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开幕,主题为“想象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活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以“嫦娥五号”月壤样本、“龙”号感受舱等顶尖科技成果亮相,并通过大量互动设备和数字科技。(AI)技术等让展品“活起来”、展览项目“动起来”,向世界展示生动美丽的“中国名片”。
我国三大火箭、卫星发动机试验全部告成!
今天,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的大推力试点区、上级试点区和姿势轨道控制试点区,发动机试验任务在三个实验区并行推进,全部成功。
“好处大于风险”,AI科学家比公众更有信心
一个针对人工智能的项目(AI)根据该领域4260名科学家的调查,他们对人工智能未来的看法比公众乐观得多。54%的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大于风险,而英国公众的比例为13%。4月1日,相关论文在预印服务器Zenodo上发表。
一年2万篇SCI,中国成为储能研究最活跃国家
4月10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优势陈海生在会上表示,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发表了20025篇SCI论文,占世界发表文章的49%,已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储能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
兰大科研团队破译高寒草甸稳定性密码
甘肃科技报财经媒体中心新闻(记者张云文)近日,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研究小组研究表明,植物物候对氮添加的反应显著降低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种类的生物稳定性,为了了解未来气候问题下严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研究:两类食品添加剂组合或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新华社巴黎4月13日电(记者罗玉)法国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官方网站最近介绍,一项关于五种常见食用添加剂组合的研究发现,两种组合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为预防这种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