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研究所农业标准物质创新团队在国际期刊上分析了化学发展趋势(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本文对核酸标准物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NARMs)最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以下简称上海天文台)于欧洲时间4月14日建成的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SKA)第一阶段的区域中心(SRCNet v0.第一版)中国节点(以下简称SRCNet v0.第一版中国节点),SKA天文台成功通过。(SKAO)国际并网测试由总部组织。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邓阳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带领地球物理成像团队,与中外合作伙伴联合采用多种地震分析方法,研究揭示了依兰陨石坑的三维碰撞结构和碰撞过程。相关成果发表在《通信-地球与环境》中(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近日,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研究员丁伟/汪滢莹团队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集团合作〇第七研究所研究员赵小明/罗巍/李茂春在高精度空芯光纤陀螺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搭载俄罗斯宇航员Aleksey Ovchinin、Ivan Donnervagner和美国宇航员在哈萨克斯坦成功着陆的Pettit“联盟MS-26”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球。
随着天润大丰风电项目最后一片叶片在155米高空完美“旋转”,与轮毂精确对接,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台16.2兆瓦陆地单机容量最大发电机组成功吊装。
随着气候变暖,高温热浪越来越频繁,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环境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当高温热浪发生时,城市和农村的温度会上升,但两者的温度升高幅度普遍不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的国际研究小组发布了暗能量检测新结果(DESI collaboration, arXiv:2504.06118)。在4.3中,他们发现暗能量状态方程是随时间进化的(见图1)σ在可信度方面,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常数被排除在外,并在进化过程中超过宇宙学常数限制。 w=-1。这个发现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新民团队提出的Quintom暗能量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干团队首次探索了中国嫦娥五号任务返回的月壤样品(CE5C0400YJFM00506)中可能出现的有机物,发现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存在浓环芳香有机物。4月16日,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