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家 |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遥感科学研究体系

近日,从遥感科学的物理基础出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所研究员张兵系统总结了地物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遥感科学的三大特点和五大效应。相关研究成果以《遥感科学的内涵与基本问题》为题,发表在《遥感学报》上。

研发家 |

新发现的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所研究员方广有团队发现,多层倾斜沉积结构存在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着陆区地下10米至35米深处。这些地质特征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为火星中低纬度地区存在的古代海洋提供了迄今为止最直接的地下证据。

研发家 |

高校研究小组发现纯天然的“农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教授团队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芥酸酰胺,一种具有全新功能机制的天然抗病产物。它来自常见的农作物,可以有效避免细菌的耐药性,为绿色农药的研发开辟新的道路。

研发家 |

科学家们完成了中国春小麦基因组的完整组装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基因组庞大,高度重复,是异源的六倍体,使得小麦的完整组装面临挑战。2018年,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发布了中国春季小麦参考基因组。但基因组装中存在大量未分析的重复区域和复杂的序列结构,使得小麦基因组学研究难以全面覆盖整个基因组,阻碍了对特定区域的精细化研究,制约了小麦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和育种应用。

研发家 |

研究揭示了与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癌免疫逃逸新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HBx和其他抗原可以诱导TGF-β信号高度活化,激活肿瘤细胞间充质转化或作用于免疫细胞,引起免疫耐受,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其监管机制有待澄清。

研发家 |

研究揭示了重要益生菌或肠道感染的潜在风险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团队与动物研究所宋默识团队合作发现,益生菌Akkermansia被广泛认为具有代谢性疾病的缓解作用 muciniphila(AKK),即使以灭活的形式使用,也可能加重沙门氏菌的重要病原体感染。这表明,益生菌在传染病中的应用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并建议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更加谨慎,以确保益生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发家 |

基于纳米石墨烯,科学家构筑了自旋-1/2反铁磁海森堡链

P电子产生的石墨烯纳米结构中未配对的p电子π磁性具有弱自旋轨道耦合、长自旋相关时间和相关长度的特点,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原子级精确设计控制纳米石墨烯链中自旋耦合的强度和方法,可以实现各种磁基结构。通常,纳米石墨烯π磁性通过锯齿边界等非凯库勒结构产生,反应活性高,合成困难。2021年,基于三角烯的自旋-1反铁磁链通过表面在位化学反应方法合成。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结构单元和高效的聚合反应策略,其他磁基纳米石墨烯链的合成仍然面临挑战。其中,作为最基本的磁相互作用量子模型,自旋-1/2反铁磁海森堡链的实验结构有望为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等研究提供平台。

研发家 |

高强钢疲劳强度研究取得进展

提高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是工程构件安全服务的重要保证。高强钢作为目前已知疲劳强度最高的金属结构材料,其拉伸强度已经超过3GPa,但其拉压疲劳强度未能超过1GPa瓶颈。

研发家 |

在南极中山冰雪机场,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完成了冰盖探测试验

记者12日从中国第41次南极调查小组获悉,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在南极中山冰雪机场完成了冰盖检测实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南极进行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空地联合实验。

研发家 |

科学家创新范德华挤压技术,实现二维金属的普遍制备

自2004年单层石墨烯发现以来,二维材料在凝聚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引领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创造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二维新时代。在过去的20年里,二维材料家族迅速扩大。目前实验中可以获得数百种二维材料,理论预测近2000种。然而,这些二维材料基本上局限于范德华的层状材料系统。原子薄极限的二维金属是近年来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新型二维材料。它的实现可以超越范德华目前的层状材料体系,拓展二维材料家族。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