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幕热柱:如心脏脉冲,将非洲撕裂
最近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证据,表明非洲下方地幕深处的熔化岩层正以周期性脉冲的形式向上涌动。这些脉冲正在逐渐撕裂非洲大陆,形成新的海洋。
新型催化剂能抑制氢燃料电池的负极腐蚀
近日,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高敏锐与唐凯斌团队合作,制备了铜混合改性钼镍基合金催化剂,成功解决了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启停过程中的负腐蚀问题。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具有优异的氢氧化反应催化活性和对氧还原反应的惰性。这种独特的双功能特性使其能够有效地抑制寄生氧还原反应引起的瞬时界面电位的突然上升,从而保护负极。6月25日,相关成果在德国发表。
测试观察到电场中原子的布赖特拉比效应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国家实验室教授卢正天和研究员夏天的团队在实验中成功观察到了电场中原子能水平的布赖特·拉比位移。研究结果于6月27日发表在《国家科学院》杂志上。
中国科技大学揭示了铁夹杂显著提高竹鼠牙釉质性能的机制
中国科技大学俞书宏院士通过调整喂养银星竹鼠食物中的铁元素,调整了喂养银星竹鼠的铁元素(Fe)含量使竹鼠长出具有不同FE含量的门牙,系统地研究了FE在釉中的梯度分布特性和组合形式对跨尺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竹鼠釉质的优异性能来自于铁化合物在羟基磷灰石纳米线周围晶体区域的聚集,以及轴向纳米尺度模量梯度,显著提高了纳米线的抗弯能力和界面强度。相关结果在网上发表在物质上。
官宣:“应届生身份”限制,取消!
2025年6月25日,湖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才聚荆楚 共建支点”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措施》。文件明确,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招录招聘岗位,应当向毕业当年度和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放开,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作限制。
清华副教授,当选院士!成为AOI最年轻院士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王亚星,成为国际眼科科学院最年轻的在任院士。
科学家们发现,珠江源头正式报道了第一条鱼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在《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关于中泥盆世沟鳞鱼的最新研究成果,上以封面文章发表。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最新结果公布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的联合研究团队,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研发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
芯片的信息处理需要时间控制,控制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小组与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创新研究所合作,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控制速度提高100倍,大大提高了未来智能计算、6G通信、空间遥感等一系列实际应用的性能。相关结果最近发表在自然电子学上。
4035秒!创新世界纪录,北京量子院开发的光声量子存储器信息存储时间
近日, 量子计算云平台李铁夫、刘玉龙团队、芬兰Aalto大学、QTF量子研究中心Mika,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院”) A. Sillanpää基于高硬度的单晶碳化硅薄膜材料,教授合作成功开发了多模态、长寿命的光声量子存储器。存储器在模式稳定性和信息存储时间方面刷新了国际记录。2025年1月31日,相关结果以“Degeneracy-breaking and long-lived multimode microwave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enabled by cubic silicon-carbide membrane crystals“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信》在线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