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固体电解质纳米尺度失效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王春阳联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忻获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李巨在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小组首次在纳米尺度上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换机制及其背后的锂电池动力学,并在《美国化学会会刊》上发表了相关成果。
无机固态电解质膜的应用为海水锂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邢卫红、仲兆祥团队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教授王焕亭合作,发表题为《无机固态电解质膜在锂提取中的应用》的评论论文,首次全面介绍了无机固态电解质,揭示了基于埃及离子通道的膜材料的离子分离特性,为高效锂离子分离膜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从海水中获得锂。
透露纳米塑料跨代生殖毒性机制
由蒋梦娜、王冯旭、崔烨、蒋予苓等科研团队组成的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通过建立怀孕小鼠纳米塑料呼吸道暴露模型,实验发现纳米塑料暴露可导致后代小鼠脑神经元细胞萎缩和流失,增加神经纤维缠结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怀孕期间纳米塑料暴露不仅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新的潜在危险因素,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对纳米塑料跨代毒性的认识。最近,这一结果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中
兰州大学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先成河水重组的奥秘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其边缘的结构活动和气候问题对全球环境有重要影响。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一条名为“北大河”的河流以蜿蜒的姿态向北奔跑。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条河的“生活经历”背后,隐藏着一部持续了几十万年的自然戏剧。兰州大学潘宝田教授在《地球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揭开了自然戏剧的神秘面纱,为了解高原生长和河流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中外联合上新新刊《科学与智能》
5月26日,施普林格·自然大学和复旦大学在邯郸校区举行了新的出版仪式。双方将携手推出综合性国际期刊Science and AI(科学与智力(英语))。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福学校终身教授Michael。与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联合担任本刊主编的Levitt。
我们国家最高!微波通信码速度提高75%
5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所(空天研究所)获悉,空天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了针对新一代高级高通量星地数传系统的高级系统高码率星地通信路面技术实验。通过在地面上模拟卫星数传发射,该实验成功实现了X频段单通道最高每秒2100兆比特的高通量数据通信,将微波通信码的速度提高了75%,是目前国内最高的X频段单通道星地通信码的速度。
没有这种氨基酸,老鼠的体重减轻了30%
不能产生重要氨基酸的基因编辑小鼠的体重将很快得到缓解,这可能有助于未来开发这种氨基酸药物。5月2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员发现,太阳系潜在的矮行星“不走寻常路”
近日,印本平台arxiv发布的一项研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潜在的矮行星——2017 OF201,它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它的存在挑战了科学家提出的海外行星,也被称为行星9或行星X。
澳大利亚洪水袭来,珍稀动物等待抢救
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暴雨,创纪录降水引发的洪水甚至造成4人死亡。在此期间,野生动物援助人员正在采取紧急行动,尽最大努力保护一群珍贵的澳大利亚动物。
211大学副教授论文知网下载95万次0次引用?客服回应
据上游新闻消息,近日,一篇论文在知网上显示“下载量高达95万次、被引用次数为0”,该数据组合引发广泛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