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红院士,任中央委员会委员!

研发家 | 2024-07-22 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丁向群、于立军、于吉红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据悉,今年4月,经中央批准,于吉红院士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于吉红

于吉红,女,1967年1月出生,研究生,理学博士,中共党员,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于吉红于1985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获得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受邀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202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年4月,任第九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2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2024年7月,递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于吉红是一位妥妥的东北女性,1967年出生于辽宁鞍山。高考制度恢复后,于吉红在1985年成功考入到吉林大学,从事无机化学的研究。因为能力过于出色,还在院校的时候就已经引起整个化学界的轰动。用了6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你很难想象她是多么出色。

 

毕业后她收到了吉林大学的留校任教邀请,从此在这里扎根到了现在。除了是一名人民教师外,于吉红还积极投身到科研事业中,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院士。几十年来从未有过松懈,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为无机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让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对于于吉红而言,她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会有朝一日成为院士,当时只想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把科研任务完成好。之后两年,于吉红又先后前往香港科技大学以及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博士后出站后,于吉红顺利实现了从讲师到副教授的跨越,之后又过了两年,顺利获评教授职称。而且凭借着过硬的教学科研能力,于吉红还曾于2000年获得了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2015年对于于吉红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她在2015年1月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也不仅仅是因为她获得了“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而且在同年12月,她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凭借着特别有气质的外表,大家送给她一个很亲切地称呼“女神院士”。而她也对得起这个称号,从上学至今,累计发表370余篇SCI高水平论文,更是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让人发自内心地敬佩。

瑞典皇家科学院成立于1739年,很多人之前或许也并没有听过这个组织,不过它所负责的一项任务想必大家很感兴趣,那就是评选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等国际学术奖项。也正因为如此,能够入选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学者大都是业内精英,具有杰出的科学贡献。

 

今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新增了8名外籍院士,其中化学学科新增2位,即便如此,化学学科也只有16位外籍院士,而于吉红便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由此可见瑞典皇家科学院对她的认可。

 

正如于吉红2015年当选院士时所说:“院士只是一种称号,对我来说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新的起点。我会在科研这条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为科学而努力奋斗。”

 

站在这新的起点上,她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与担当。当选院士之后,她依然如故地忘我工作,甚至比以往更加的投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她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致力于高效催化材料的材料基因组研究;面向国家“双一流”建设,她肩负起“多孔功能材料分子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的重任,致力于在更高水平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于吉红院士长期致力于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尤其擅长分子筛纳米孔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凭借着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纯粹的教书育人初心,于吉红院士获得了大量的荣誉,其中有一项笔者特别关注,那就是“全国模范教师”。

 

能获得这个荣誉并不容易,而于吉红院士做到了。她的学生对她这样评价:“讲课生动,为人谦和”。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获得大量学生的喜欢与支持,而她也能通过课堂或者实验室将自己的才学传授给学生们,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她本着“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砥砺前行,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她坚信扎实的本科生教育是人才培养之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学课堂为学生上课。她总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课堂上她注重将国际最新的科学前沿发展融入到教学,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对入学之初的研究生,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出个性化研究思路,努力践行着学生求知路上领航人的职责,做学生开拓创新的引路人。

作为科研工作者,于吉红始终不忘初心,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行,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如今,于吉红已经52岁,依然美丽端庄,被誉为“女神院士”,虽然容颜总会老去,但一颗火热的心永远年轻。

 

作为一名女性,她和很多人一样,追求内涵、修养、气质、善良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她是于吉红,来自吉林大学的“女神院士”。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