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委屈”的省会,正在聚齐985!

研发家 | 2024-03-04 0

一流高校,正在向郑州聚集!

 

2023年7月26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与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在郑州举行会谈。

 

楼阳生表示,希望武汉大学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河南汇聚,在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与河南深化交流合作,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为河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张平文简要介绍武汉大学发展情况和校省合作下一步工作重点。并表示,武汉大学将精准对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人才等优势,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帮扶等方面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

 

一流高校,齐聚中原

“河南不缺大学,但缺好大学”,大概是所有河南学子的心声。

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李成伟提到:全国有147所为“双一流”高校,河南省仅有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近5年来,河南高考考生超过100万,全国第1;“双一流”建设高校仅有2所,生均“双一流”建设高校数全国倒数第1。

 

考生多、好大学少这一现实,让郑州一度被称为我国“最委屈”的省会。为扭转这一局面,河南主动开启了对高校资源的引进和积极求索。凭借着无与伦比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少一流高校与河南达成全面合作,其中在省会郑州的布局,备受瞩目。

 

2022年12月,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来到郑州,与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会谈。楼阳生希望清华大学把河南作为省校合作的战略支点,在共建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王希勤强调,清华大学将认真落实校省合作协议有关事项,围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人才等优势,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推动合作协议落地见效。

依托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近年来,围绕电子信息、能源化工、智能制造、航天科技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哈工大与河南、郑州合作成果颇丰。2023年3月,“多模态重大慢病防控科学与工程”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该实验室是河南省获批建设的首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也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河南省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2023年3月,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暨“人才强院年”启航仪式上透露,中原科技城今年启动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起步区。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14所国内外一流高校纷纷表达强烈的合作意愿,其中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已明确设立郑州研究院。

国内一流高校相聚于此,作为我国科研领域“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也同样青睐郑州这块风水宝地。

 

中国科学院目前在郑州已形成了1家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中科院河南中心)、5家新型研发机构(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郑州中科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科谱光(郑州)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整体格局,涵盖新兴产业、大数据、集成电路和系统应用、生物医药、光谱科技等众多领域,持续吸引中国科学院在郑高水平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

 

厚积薄发,双向奔赴

高校怎样引进一流团队,培养造就更多“潜人才”;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院怎样集聚力量,打造高层次人才“吸金石”;基层怎样选育“苗苗”,让更多年轻力量担重任;经济大省如何“勇挑大梁”,战胜困难……高校、创新、人才是装在河南省领导心里必须破解的题,省委书记楼阳生每走一处,嘱咐一处。
在楼阳生书记的领导下,河南高等教育布局优化调整路线图更加明晰,一场科教巨变已在这片沃土上熊熊燃起。

2023年7月,第四批、第五批省实验室和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集中在郑州揭牌,河南省实验室一次性新增6名成员。在实现“大扩军”的同时,推进郑州科创高地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

 

掀起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潮的同时,“量身定制”支持政策、“真金白银”诚邀高校,同样彰显郑州高教奋力攀登的决心。

2022年9月,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研究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创建等工作。2023年1月,在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郑州将稳步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深度融合,新谋划建设5家以上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再次被强调。

 

2023年6月,郑州市科技局研究起草《关于加快推进中原科技城协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对新引进入驻中原科技城的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每年提供不低于1500万元运行经费支持,连续5年对每家研究院给予5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并根据研究院博士后招收情况阶梯式给予科研经费奖励......

高层次人才队伍格局的构建,亦是郑州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保障。

曾经,长期扮演劳动力输出角色的河南,每年大量人口流入经济更为发达地区。如今,《实施“郑州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频发,让郑州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据2023年初的公开数据显示,郑州市人才总量已超过240万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提高,其中,全职在郑“两院”院士29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人选122人,“国家杰青”2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7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2022年底,郑州被列为全国先期布局建设的15个人才集聚平台之一。

教育部直属高校、985高校“挂零”的局面,曾使得郑州高教“平平无奇”。如今,郑州重视高教发展的种子,正发出新芽。越来越多高教资源涌入,势必将为中原高教格局注入新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名校支撑,有了人才基础,郑州将在时代的浪潮里崛起。

 

参考来源:

[1]三到五年建设三十家左右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

http://m.henan.gov.cn/2023/04-27/2733736.html

[2]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快推进中原科技城协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https://zzkj.zhengzhou.gov.cn/comment.jspx?contentId=7590453

[3]6名新成员“入列”方阵 河南省省实验室扩容至14家

https://www.cet.com.cn/dfpd/yqdt/3407854.shtml

[4]中科院驻郑“国家队”齐聚,首次集中发布30余项科技成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487073868096871&wfr=spider&for=pc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