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纳米酶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研发家 | 2025-05-27 21

近日,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徐加廷团队在纳米酶领域取得进展。该研究提出了一项高效的水热工程战略,不对称双原子活性中心通过在纳米二氧化硅媒介中建立异核氧桥连接(Ce–O–Mn),打破传统单原子纳米酶活性点单一的局限性。通过使用双原子协同效应和氧桥导电的电荷传输机制,研究显著提高了类酶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催化点的动态调节和降解性。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中。

纳米酶是一种具有天然酶催化活性的人工纳米材料。考虑到纳米物质和生物酶的多重优点,纳米酶正以其高效、稳定、经济的特点成为生物催化、医学诊断、治疗和环境改善的新兴工具。它有望在未来取代或补充传统的酶技术。

在本研究中,团队使用双金属活性点的嵌入点“硅”成“酶”,赋予纳米二氧化硅多种酶活性、生物降解性和低带隙总宽度。纳米酶介质的空心介质孔结构可用于负载和输送功能小分子。酶活性参数测试表明,硅基纳米酶与高温热解制备的碳基纳米酶相当。生物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酶系统在近红外线辐射下能有效抑制小鼠肿瘤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由于硅氧骨架的“活性”,本研究将启发一系列关于硅基多功能纳米酶研发和应用的新思路。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