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徐加廷团队在纳米酶领域取得进展。该研究提出了一项高效的水热工程战略,不对称双原子活性中心通过在纳米二氧化硅媒介中建立异核氧桥连接(Ce–O–Mn),打破传统单原子纳米酶活性点单一的局限性。通过使用双原子协同效应和氧桥导电的电荷传输机制,研究显著提高了类酶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催化点的动态调节和降解性。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中。
纳米酶是一种具有天然酶催化活性的人工纳米材料。考虑到纳米物质和生物酶的多重优点,纳米酶正以其高效、稳定、经济的特点成为生物催化、医学诊断、治疗和环境改善的新兴工具。它有望在未来取代或补充传统的酶技术。
在本研究中,团队使用双金属活性点的嵌入点“硅”成“酶”,赋予纳米二氧化硅多种酶活性、生物降解性和低带隙总宽度。纳米酶介质的空心介质孔结构可用于负载和输送功能小分子。酶活性参数测试表明,硅基纳米酶与高温热解制备的碳基纳米酶相当。生物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酶系统在近红外线辐射下能有效抑制小鼠肿瘤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由于硅氧骨架的“活性”,本研究将启发一系列关于硅基多功能纳米酶研发和应用的新思路。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