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葡萄行业面临着环境胁迫、糖酸失衡、色苷含量下降等挑战。目前,培育高质量的葡萄新品种,具有高环境韧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然而,葡萄的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现有分子标记密度不足,限制了复杂性状的精细定位,并在多性能聚合育种中得到了应用。因此,精确获取具有复杂性状的高通量成为育种瓶颈问题。为了加快葡萄品种的改进,有必要开发高精度分子标记和高通量表型获取工具,以分析环境韧性和质量遗传网络。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振昌和代占武团队开发了200K葡萄 Axiom? SNP芯片。该芯片标记密度为每2.8kb一个SNP,比现有国际芯片分辨率提高10倍。与此同时,通过复合性状算法,配套开发的高通量表型平台可以降低多维度表型的维度,每秒可以获得124个单果性状,采集效率大大提高于人工测量。此外,研究人员定位为bHLH017基因和抗寒关键基因NAC08,并通过调节下游棉子糖合成酶VaRFS6等方式,通过三个F1代杂交群体的多组学分析,对山葡萄中的VaNAC08基因进行了测试。
该研究为葡萄分子标记育种提供了分子标记库和高通量表型获取工具。与此同时,相关技术有望应用于葡萄新品种的选育。
最近,《先进科学》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Advanced Science)上面。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的支持。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