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掉网络账号,是斩断“论文产业链”重要一环

研发家 | 2025-11-17 0

文 | 陆夷

打开学术论坛、社交平台甚至搜索引擎,“论文代写”“加急代发”“包过核心”等字眼总能轻易进入视线。如今,这种乱象正迎来重拳整治——中央网信办近期依法严惩一批违法违规网络账号,精准向学术论文买卖亮剑。

在学术论文买卖的灰黑色产业链中,各类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账号无疑是“关键一环”。有的利用“论文加急”“文章代笔”“辅导至毕业”等宣传营销话术,明码标价提供“服务”;有的以“论文辅导”“期刊咨询”“论文降重”等隐晦话术,诱导用户添加微信、QQ等后再“勾兑”;有的发布“AI代写业务招商”“招募兼职写手”等话题,在其简介、评论互动等环节却另有所指……这些行为无疑违背科研诚信底线,侵蚀网络生态、学术生态。打击端掉这些账号,就如同扼住了这一产业链的“七寸”,能有效遏制其愈演愈烈的势头。

毋庸讳言,当前学术论文不端频发,早已超越高校、科研机构的范畴,向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蔓延。例如,此前一篇以子宫肌瘤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中,赫然将男性列为研究对象,而且类似“男女不分”的情况并非个例。这些低级错误暴露出学术态度的缺失,以及“论文工厂”批量生产的粗糙与随意。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AI的突飞猛进,这一灰黑产规模壮大,能级也在“水涨船高”:部分企业公然招聘所谓“撰稿”人员,形成“AI生产+人工包装”的流水线作业,降低了造假成本,更增加了监管难度。

 
此前,央视曝光论文代写“黑工厂”产业链。图源:央视新闻

此前,央视曝光论文代写“黑工厂”产业链。图源:央视新闻

归根到底,学术论文买卖能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对卖家来说,有利可图是直接原因,庞大的论文写作、发表需求,导致“论文市场”不断壮大。对买家来说,也有“焦头烂额”的深层无奈——“唯论文”评价体系固化、资源供给失衡等深层问题,导致不少人选择向灰黑产业低头。如今在学术期刊甚至是核心期刊上发文,已经成为包括项目结题、职称评审、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等的必要条件,并且往往带有一定时间限制。不少研究表明,研究人员面临的发表压力正在推动“论文工厂”的迅速繁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破解学术论文买卖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斩断“论文产业链”关键一环,是对网络环境的维护,也体现对学术规范的尊重、对每一位诚信作者的尊重。此次中央网信办严惩违法违规账号,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但要彻底清除这一顽疾,恐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学术论文买卖隐蔽性强、识别难度高,从“枪手”、中介到部分期刊的利益链条盘根错节。斩断利益纽带、优化考核体系、加强线上线下监管,做好“长”和“常”的文章,才能避免“一阵风式”整治,或是陷入“查处一批、重生一批”的循环。

【作者】 刘艳辉

南方评论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