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家 |

新研究为数字电致应变器件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前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祖煌团队与苏州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单位合作,通过取向调控,在[111]取向锆酸铅外延膜中获得了优异的反铁电性能和数字电致应变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信》上。

研发家 |

我国第一颗地质工业小卫星发射成功

5月17日中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空晴朗平静。在巨型发射架的包围下,朱雀2号改进版的远程二号运载火箭站立不动,等待出发。在发射场上,每个人都热情地凝视着,充满了期待。

研发家 |

研究表明,森林损失对地面温度的动态影响规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分区研究所农业遥感团队在《创新》中公布了森林损失对地面温度的动态生物物理影响,相关研究成果(The Innovation)上。

研发家 |

研究表明,通过大米摄入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较低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在作物中全氟化合物(PFAS)在行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系统地研究了吸收和收集全氟化合物以及水稻生长的动态行为,并揭示了短链全氟化合物(C(4)具有较强的吸收转运能力,《危险材料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研发家 |

傅林:期待更多中枢系统淋巴瘤患者的功能治疗

“力争到2030年,通过医患、药业、医政联动等措施,将我国淋巴瘤患者五年无病存活率目标提高15%。中枢系统淋巴瘤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研发家 |

通过高压调控,科学家可以提高钙钛矿的光电检测性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盛烨和研究员田文明团队在压力控制钙钛矿光电检测性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采用高压处理方法,完成了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HP)多晶薄膜的晶体边界重结晶,提高了载流子跨晶体边界的运输能力,为开发高性能光电探测器提供了新的思路。《纳米快报》发表了相关成果。

研发家 |

大连化学品带领公众解锁“技术密码”

当科学遇到好奇心时,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5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26届公共科学日“如期到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在科学之间开启未来的新过程”。成千上万的公众在温暖的春风中走进大连化学研究所,在互动体验中触摸科技脉冲,感受“与国同行”的科技力量。

研发家 |

采用多基因编辑技术实现海稻多特性同时改进

在生物育种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刘耀光/郭晶心团队成功利用多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海稻多特性的同时改进。近日,《植物学报》(英文版)在线发布了相关成果。(JIPB)。

研发家 |

冰雹预警又来了!5、六月份是北京的多发期

5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5月16日至17日,内蒙古东部、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等地将出现中雨或雷暴、局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并伴有短期强降水、8至10级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研发家 |

推动电池智能传感落地的“另辟蹊径”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教授陈浩森团队独立开发了一种电池单体无损植入式智能传感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准确地测量无线传输电池的内部信号,从而显著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5月14日,《自然》发布了相关研究成果。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