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的甲硫氨酸选择性脱硫编辑策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蔚研究小组发展了光催化甲硫氨酸选择性脱硫策略。具有反应条件柔和、反应效率高、氨基酸兼容性好等优点。它能准确编辑多肽,扩大多肽装饰的化学空间,促进硫化学在可见光催化反应中的应用。5月5日,相关研究在《美国化学协会》上发表。
科学家们发现骨外膜骨骼干祖细胞有两种命运
海南医科大学(海南医学科学院)教授邹卫国、研究员王立军团队合作,首次发现骨外膜骨干细胞有骨骼和肌腱两种命运选择,其命运决定机械刺激敏感蛋白质PIEZO1控制,证明机械刺激提高骨干细胞参与损伤修复的能力,为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策略。相关研究最近发表在《细胞研究》上。
对肠道微生态影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机制的新综述解释
5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房静远团队应邀在《自然评论-临床肿瘤学》上发表综述文章,对肠道微生态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和临床转化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研究明确了吃动平衡、肠菌代谢与高脂血症的相关规律!
5月15日,美国心脏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刘欣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
青岛:2025年建设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近日,青岛市海洋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了解到,2024年,青岛市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新的一年,青岛市将以更清晰的布局和务实的措施,将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提高Cy7染料光稳定性的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兆超、乔庆龙团队与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合作,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基于恶唑啉开关的“莹光缓冲”策略,解决了近红外Cy7菁染料光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该策略可以提高其光稳定性,无需改变Cy7母体结构,预计将为莹光引导手术、肿瘤长期跟踪、细胞超分辨率成像等领域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工具。CS发布了相关结果 Chemistry。
星球撞击,月球上就有大峡谷
月球南极周围的一个巨大的冲击坑是由一颗小行星以每秒超过一公里的速度移动而成的,冲击时释放的能量是目前所有核弹能量的130倍。现在,研究人员表示,从冲击坑中心延伸出来的两个极其狭窄和笔直的峡谷,不到10分钟就被一系列二次碎片碰撞形成。2月5日,《自然-通信》发布了相关研究成果。
新的脑细胞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停止进食?
当老鼠摄入足够的食物时,老鼠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告诉他们停止进食——人类可能也有相同的细胞,所以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操纵这些细胞来帮助治疗肥胖。《细胞》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以植物为药箱,史前人类祛病“有一套”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广西福兰遗址出土的微体植物遗址和碳化壳斗科果实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广西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生产经济体系和植物利用模式,为了了解该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成果在网上公布。
抑制胃癌肿瘤的生长有了新的方向
南通大学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支晓飞与哥伦比亚大学团队的合作研究证明了胃癌细胞与感觉神经元之间的功能性神经元循环,并发现使用钙基因的肽(CGRP)受体拮抗剂可使肿瘤细胞与神经元断开,缓解胃癌小鼠的肿瘤生长。这一突破性进展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2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