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第一个农产品碳足迹标准数据库

研发家 | 2025-05-25 21

5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优势赵立欣在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发布会暨第十八届农业环境学术研讨会上宣布,中国正在建设包括29个省级行政区3.8万条数据在内的第一个农业碳足迹标准数据库,覆盖三大主粮、大宗作物等8大类农产品,标志着中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进入精准量化管理的新阶段。

赵立欣表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专注于农业品类的国家碳足迹数据库,其建设与中国“双碳”战略需求紧密相连。该数据库将有效解决核算标准碎片化、数据时效误差等行业痛点,为低碳农产品认证、供应链管理和区域减排规划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经过三年的技术研究,数据库建设遵循IPCC清单指南方法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框架,创造性地构建了“种植-加工-包装”全生命周期三级核算体系,整合了肥料使用、农药使用、地膜覆盖、浇灌能耗、机械耕作五大关键排放源的精准计量,确定了“单位质量农产品碳足迹”的功能单位,从“摇蓝到出厂”的系统边界。

“农产品碳足迹在时间序列和省级规模上的变化特征构成了基于省级行政区域的农产品碳足迹排放标准。”赵立欣说,农产品的碳足迹因素数据已经完成,如小麦、玉米、大米、苹果、柑橘、花生、蔬菜和甘蔗,并绘制了农产品的碳足迹因素空间特征图。

她强调,农产品碳足迹标准数据库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一个决策工具箱。借助数据库系统,农业和农村主管部门可以充分了解中国主要农产品的碳足迹状况。回顾20年省级碳足迹变化规律,通过空间特征图谱识别农产品低碳优势产区,为宏观激励措施和具体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这是一个评价标准。利用这个数据库创新建立的“省碳足迹基准值”评价体系,企业可以通过横向检查来了解商品的低碳水平,从而提高生产工艺。这不仅为低碳农产品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论证,也有效促进了低碳农产品市场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它还提供了一个低碳解决方案。该数据库基于农产品产业链碳排放的分析,重点关注高排放环节和主要排放源。通过定向诊断和推荐先进的减排固碳技术,为特定区域和特定商品量身定制了“一地一品一策”的低碳解决方案,帮助农业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据项目组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发展研究所智能气象团队首席研究员马欣介绍,数据库将开启“三步走”升级:品类扩展,预计到2027年,数据库容量将扩展至50个核心农产品,覆盖农产品品类所有碳足迹因素的标准数据库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精度提高,县级排放因素监测和活动水平数据采集将逐步进行,县级网格单元监测系统将建成;智能延伸,引入遥感,AI、实际上,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碳足迹监测核算的技术实力。

赵立欣表示,中国农产品碳足迹因素标准数据库的建设将构建行业级量化标尺,为14亿人的“米袋、菜篮”安装精确计量碳排放的“绿色天平”,支持农业“双碳”战略在数字基础上的实施,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计划”。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