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记者从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到,《自然》系列期刊将于2026年1月推出两本新刊—— Nature Health(自然-健康)和Nature Sensors(自然-传感)。两者将分别集中在健康研究和应用科学上。
麻省理工学院的Tall Cohen和合作伙伴在一个控制实验中模拟了常见的课堂科学实验“抛蛋挑战”,发现蛋壳在侧面坠落时能更好地承受冲击。相关研究于5月8日在通信物理学上发表。
比利时科学家认为,气候危机的压力将主要由年轻一代而不是老一代承担。根据分析,约52%的2020年出生的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热浪暴露风险,而1960年出生的人只有16%。研究结果强调,缓解温室气体排放以缓解气候问题对年轻一代的迫切影响。相关研究于5月7日在《自然》上发表。
日前,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加州大学Santanta Robertarbara分校 L. 教授与Rudnick合作,通过冷冻岩和火成岩的钒(V)同位素研究认为,长英质成分主导的陆壳形成于30亿年后。相关研究成果在网上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在自然界中,当光照射在大量有序结构的细节上时,会出现映射、漫反射、衍射或干预等反应。由此产生的颜色称为结构色,如昆虫和鸟类呈现的彩色翅膀。这个过程不使用“颜料”。西湖大学的仇恨教授和团队成员从这一现象中获得灵感,并尝试使用超快激光在材料表面制造微纳结构,以产生结构色。
动物的社会组织形式会影响其寿命。周二,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动物那里得知,通过系统发育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分析了近1000种哺乳动物,发现群居物种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相关研究成果在网上发表在《自然通信》杂志上。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小组创新开发了一种新型植入式水凝胶电极,实现了大鼠大脑信号的长期实时跟踪和监测,为脑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深海潜水器已经潜水了几十年,但美国研究人员对深海潜水的第一次深入分析表明,人类只直接观察到不到0.001%的全球深海水底的一小部分。5月7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上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