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日报4月1日电(记者刘霞)通过超薄、高反射材料和人工智能(AI)美国布朗大学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结合优化的纳米设计,开发了一种新一代超薄光帆,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这种由激光辐射压力推动的反射器有望实现高速太空旅行。最新一期《自然通信》杂志发表了相关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潘光锦团队开发了一种化学成分明确的中性粒细胞技术体系,可以在体外大规模制备抗菌活性高的人工白细胞。(iNEUs)。《细胞再生》发表了相关成果(Cell Regeneration)。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和周宗权研究小组基于团队原创的无噪音光子回波方案,将可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从10微秒提高到毫秒,同时成功突破了传统光纤延迟线的效率。3月26日,该结果在《科学-进步》中公布。
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宁约瑟团队正在培育中间材料07GY31-Piz-Pi21组合敲除大米3个S因素、Bsrd1和Xa5显著提高了水稻对水稻瘟疫和白叶枯病的广谱抗病能力。最近,《植物学报》在网上发表了相关论文(JIPB)。
近日,江西省财政厅、教育厅印发《关于调整我省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政策的通知》,对江西省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政策进行调整,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提高江西省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财政支持标准。
近日,美国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孔龙入职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消息引发热议,但部分网友称“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头衔的真实性存疑。3月31日上午,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已不可查看孔龙的个人简历。该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向南方+记者表示,“因为他最近确实很火”,学院出于诸多考虑,将孔龙个人简历撤下,不过,孔龙已是该院老师。
2024年2月6日,离春节只剩下三天了。每个人都在忙着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为《细胞》的编辑发了一封邮件,讲述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甚至分享了医学史上的一个故事,以便编辑更容易理解他们研究成果的含义。
近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雪华和李俊韬、副教授梁浩文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在消色差平面透镜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一种全新的超构原子区分复用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光:科学与应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3月31日,复旦大学可靠智能研究院揭牌,走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作为一家校级实体运营研究机构,研究院整合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学、控制系统、科技伦理等多学科力量。,并将专注于智能前沿的研究和应用。
近10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科研评价工具的地位也在悄然跃升,“数据信念”越来越成为决策的锚点。其中,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从学科规划、人才评价、资源配置到“双一流”绩效、排名推广、职称评定,可以称得上是“爆红”最广、争议最大的指标。它无处不在,评价无处不在,成为“硬指标之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