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盖茨基金会(GF)的合作协议和共同商定的工作安排,2025年双方将继续联合资助中国研究人员与国外合作伙伴在全球健康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6月11日,武汉大学招生办《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关于不实研学信息的严正声明》,声明称,针对近期“魔豆梦工厂”“瑞涉奇研学”“自然科学营NSC”等机构利用虚假信息进行研学夏令营招生,涉嫌招生诈骗,该校从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强基计划模拟面试,从未与任何机构合作开展盈利性质的研学活动。同时,李德仁院士及其团队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
6月12日,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张联合团队和华南农业大学储成才研究团队联合在线发表题为“通过增强NRT1.1”的《植物通信》B 介绍羟基硒代半胱氨酸转运,提高稻粒中硒积累的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余子牛团队在珊瑚礁生物青金石白化适应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青金石代谢变化和肌肉重塑能量补偿策略。相关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lex,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Kachkine和他的合作伙伴报道了一种用数字建造的层压膜修复油画的方法。他们在15世纪末演示了一幅严重受损的木板油画。这种方法可能比目前的工艺更快地修复一些油画。相关研究于6月11日在自然界发表。
根据6月11日发布的自然指数研究领导者名单数据,中国继续在全球研究产出中占据领先地位,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在世界十大机构中,中国占8家,比去年增加了一家。
加拿大科学家与蒙古、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合作,报道了一种新型暴龙。暴龙是一种恐龙,包括霸王龙。这种发现有助于了解更多暴龙物种的演变以及它们在晚白垩世的传播方式。相关研究于6月11日在自然界发表。
近日,《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布了中国工程院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团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水稻分馏控制的新机制。
最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盛志高和荷兰Radboud大学教授A.V. Kimel等团队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借助强磁场下的时间区分二维范德瓦尔斯铁磁体的磁光克尔技术,完成了强磁场对激光诱导极快退磁效应的调控,发现强磁场不仅可以加快退磁速度,还可以抑制退磁效率。这一结果最近在网上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