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家 |

培养医药高校成果技术转移系统化团队

近年来,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的各项政策,有效推动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生态建设。但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仍低于发达国家高校专利转化率(约50%至80%)。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韩峰指出,其核心瓶颈在于系统技术转移团队建设滞后。

研发家 |

加强跨学科专业建设,促进新农业生产力发展

“以现代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重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培养现代农业的跨学科人才,为发展和培育新的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林海告诉《中国科学日报》。

研发家 |

研究人员揭示了RNA聚合酶III转录的动态过程

复旦大学研究员徐彦辉、年轻研究员陈曦子团队重建了人源RNA聚合酶PolPol III转录开始的完整动态过程揭示了Pol驱动Pol的转录因子与聚合酶催化活性的协同驱动。为了了解真核短链非编码RNA的调控,III从转录开始向延伸过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关键的结构基础。6月4日,《自然》发表了相关研究。

研发家 |

经过10次加热-冷却,这种生物基热溶胶的粘性仍然很强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彭峰以工业副产品结晶木聚糖为原料,开发了一种高性能、可重复使用的生物基热溶胶。最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上。

研发家 |

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软发电器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古宏伟团队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在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软发电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联合团队开发了基于硒化银的软热膜材料。室温热电的优点(ZT值)和可穿戴发电器件的归一化功率密度是所有报道过类似材料的最高值,相关成果在《自然-通信》中公布。

研发家 |

清华新成果打破了遥感水文界“时空”的瓶颈

近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龙迪团队在全球地表水遥感监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全球数百万湖泊水域的多尺度动态和季节性主导机制,打破了长期困扰遥感水文界的“时空”衡量瓶颈,推动全球湖泊遥感监测从“静态观测”向“高精度动态分析”迈进

研发家 |

构建了“能够真正还原癌症转移过程的体外模型”

癌症转移是导致患者长期存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这一领域,很难建立一个能够真正还原癌症转移过程的体外模型。传统的动物模型和二维细胞模型在研究模拟癌症转移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研发家 |

科学家们开发了新一代视觉假体,赋予动物“超视觉”

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教授周鹏、青年研究员王水源团队、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嘉义、副研究员严彪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伟达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广泛的光谱覆盖视觉假体,假体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围设备,即使失明动物模型恢复可见光视觉能力,也能给动物感知红外光甚至识别红外图案的“超视觉”功能。6月6日,相关研究在《科学》上发表。

研发家 |

新研究揭示了彗星的“呼吸”

彗星,由冰、灰尘和岩层组成的“太阳系信使”,在接近太阳时,会因温度升高而释放挥发性物质,形成壮丽的彗尾。在研究人员眼中,蒸发的物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中可能包含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密码。

研发家 |

刷新最古老的陨坑记录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陨石撞击坑可能会重塑人类对生命起源和地球形成的理解。最近,《自然-通信》发表了相关研究。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