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为高性能分子筛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焦峰、研究员潘秀莲、中国科学院教授包信和团队在合成气体直接转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揭示了分子筛酸位点普遍性调节合成气体转化特性的机制,为深入了解分子筛传质调节机制和设计高性能分子筛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中,被选为VIP文章。
跨越千里鲸尿送营养
鲸鱼不仅体型巨大,而且是健康海洋的“大事”。当他们排便时,他们会从深水中转移大量的营养物质到海面。3月10日,发表在《自然-通信》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鲸鱼还将大量营养物质通过尿液运输到1000多公里以外。
对双级“盔甲”一体式电极进行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崔晓菊团队在研究硫化氢电催化分解制备氢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该团队开发了一种集成电极,具有双极“盔甲”结构,在工业安培电流强度下高效分解硫化氢,制备氢气和单质硫。相关成果在德国应用化学中公布,选择VIP(Very Important Paper)文章。
2024年,中国十大生态环境科技进展公布
6月5日,随着世界环境日的临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北京召开了2024年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步发布会。
火星载人登陆任务面临挑战
据《自然》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火星检测任务的混乱决策,以及科学家对是否支持火星研究的不一致意见,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计划陷入混乱。
含黄酮类物质的饮食可以延长寿命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吃各种含有黄酮的成分,如茶、水果、黑巧克力和苹果,可以降低严重疾病的风险,延长寿命。6月2日,《自然-食物》发布了相关研究成果。
手中将检测数百万个新的太阳系星体
由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领导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最近在《天文学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一个新的天文设施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后探测到数百万个新的太阳系星体。
细菌可以乘坐“顺风车”快速移动
微观世界中,微生物争夺地盘,向敌人喷射化合物,有时还会利用微观地形获得优势。
母亲缺锌可能会使儿子成为“闺女”
根据《自然》6月4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怀孕小鼠缺锌可能会导致少数携带XY染色体的个体发育卵巢,而XY染色体一般决定男性性别。这些发现揭示了哺乳动物铁代谢与性别决定的联系。
Nature杂志发表了中国史前母亲社会研究的重大突破
19世纪中叶,瑞士人类学家巴霍芬在《母权论》(1861)一书中首次提出,母系社会的发展阶段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普遍存在,但缺乏考古学支持史前母系社会存在的有力证据。另一方面,现代民族学研究所揭示的母系社会组织与特殊的工业经济体系和低水平的人口生产有关,只是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适应性选择,被人类学家称为“母系之谜”(matrilineal puzz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