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催化剂可以促进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

研发家 | 2025-04-30 20

刘鹏飞,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袁海洋副教授,杨化桂教授团队,氧化铜(CuO)纳米片是一种模型材料,探索了薄厚的氧化物衍化铜。(OD-Cu)为了实现二氧化碳(CO2)电复原制取多碳产品,残留氧的影响为设计高效OD-Cu催化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揭示了CO2电氧化反应过程中氧保留效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最近,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相关研究。

为了缓解间歇性可再生资源的存储,电化学CO2转换为绿色燃料和化工产品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解决方案。目前,大量催化材料已经开发用于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铜基材料因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调的结构特性,被广泛视为选择性多碳产品(C2 )主要催化材料系统。许多铜基催化剂中,OD-Cu因其对高价值C2的影响卓越的产品选择性脱颖而出。

当CuO纳米片薄厚降至1.6时,研究小组发现在300-700之间,nm的氧保留能力明显增强。 mA在宽电流强度范围内,/cm2完成了约80%的C2。法拉第产品的效率是700 mAC22的环境达到84.6%。选择性峰值产品。

机制研究表明,随着氧去除层数的增加,Cu-CuO结构的底层氧原子在恢复工况过程中难以向外扩散,有效促进了*CHO中间体的形成和后续。*OC-CHO偶联反应进一步提高了C2。产品选择性。重构的Cu-CuO纳米片结构具有很强的氧气保留能力和易于再氧化的金属铜位点。这种协同作用改善了OH-吸附和*CO聚集,显著促进了C2 产物生成。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1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