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预警又来了!5、六月份是北京的多发期

研发家 | 2025-05-17 25

5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5月16日至17日,内蒙古东部、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等地将出现中雨或雷暴、局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并伴有短期强降水、8至10级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发出最新提醒,从今天下午到半夜:“华北雷雨来袭,里面藏着冰雹风。带雨伞的晴天抗风,注意随机变化的警报。”北京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娜说,冰雹天气通常发生在北京五六月份,这是冰雹的高发时期。

从天而降的冰雹是如何形成的?冰雹,俗称冰雹,常见于夏季或春夏之交。这是一些小如绿豆、大豆、栗子和鸡蛋的冰粒。超大的冰雹比柚子大。

在夏季或春夏之交,下垫面逐渐变暖,由于冷空气的影响,高空容易出现冰雹天气。白天较高的温度为冰雹提供了由热驱动的上升气流,而高空冷空气与寒湿气流的碰撞则构建了冰雹形成的“冰厂”。这种“上冷下热”的强对流,加上水蒸气和动力要求的配合,使得“白天热,晚上降冰雹”成为可能。

具体来说,在对流活动激烈的积雨云中,地面的潮湿气体被强烈的上升气流带到天空。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凝结成小冰晶或小水滴,这就是冰雹形成的“雹胚”,通常大小在1到3毫米之间。

在云中,当通过零下10℃到零下30℃的“最佳温度区”时,雹胚随着复杂的气流不断运动和旋转,这里充足的冷水成为冰雹生长的“养分”。过冷的水滴一旦与冰雹胚体碰撞,就会迅速冻结在其表面,使冰雹不断“增重”。当冰雹的重量超过上升气流的支撑能力时,它就会开始下落。如果下落过程中路面温度较低,冰雹没有时间完全融化,就会以固体的方式降落在路面上,完成它的“诞生之旅”。

那么,哪个月最容易出现冰雹呢?就全国平均而言,冰雹主要出现在5月至9月,这5个月的总雹日占全年冰雹日的80%以上,其中6月是冰雹盛行的月份,冬天至少是冰雹的季节。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它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在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冰雹经常出现在5月至9月,6月是其青睐的月份;但是在长江中下游,冰雹喜欢2月到4月,尤其是3月;2月到5月,冰雹经常访问华南和西南。

5月13日,北京下了一次冰雹,有些冰雹甚至比鸡蛋还大。为什么冰雹这么大?因为它经历了“滚元宵节”的增长!在冰雹云中,冰霜或冷冻滴被上升气流反复托起和着陆。每次循环后,雹胚都会吸收冷水滴或冰霜,表面冻结成透明和不透明交替的冰面,从而形成多层结构的冰雹。这个过程类似于“滚元宵节”,直到冰雹的重量超过上升气流的托起力。

常见的冰雹有球形、椭球形、锥形、扁圆形和不规则形,甚至表面有刺的冰雹。这些奇怪的形状都源于积雨云中冰雹复杂的生长环境。

积雨云中的气流不均匀稳定,气流区域有不同的方向和速度。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曹艳察表示,当冰雹穿梭于这些区域时,表面冰面的生长速度因气流力不均而不同。同时,冰雹在运动过程中会反复撞击不同方向的过冷水滴和霜,有些霜或水滴会以不规则的方式粘附在冰雹表面,逐渐形成凸起或刺痛结构。

“此外,在冰雹滚动过程中,水分分布的差异也会影响其形状,尖端部分更容易优先生长,最终形成奇怪的形状。而且一般来说,冰雹生长时间越长,滚动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不规则的形状。小冰雹可能更接近球形或椭球形,因为它们生长简单。”曹艳察说。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1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