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遥感科学的物理基础出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所研究员张兵系统总结了地物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遥感科学的三大特点和五大效应。相关研究成果以《遥感科学的内涵与基本问题》为题,发表在《遥感学报》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遥感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空间信息应用的核心技术手段。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数据驱动的遥感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新范式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探索遥感科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尤为重要。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本文首次提出了遥感科学的三大特征和五大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为遥感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三个特征属于电磁波谱上地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的固有特征,包括地物的辐射特征、光谱特征和时相特征。三个特征分别反映了地物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较宽的电磁波段的整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差异性“谱”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五种效应包括尺度效应、大气效应、角度效应、相邻遥远离效应和传递效应。
上述研究可以为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提供方向指导,为遥感科学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奠定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研究工作。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