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在《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关于中泥盆世沟鳞鱼的最新研究成果,上以封面文章发表。
该团队在云南曲靖中泥盆世艾菲尔期(约3.9亿年前)报道了双河组真甲鱼的新品种——珠江源沟鳞鱼(Bothriolepis zhujiangyuanensis)。这一成果是珠江首次发现并正式报道的鱼类化石,也是中国近50年来再次报道的新型沟鳞鱼。这项研究进一步澄清了沟鳞鱼的系统发展关系,丰富了科学家对沟鳞鱼早期进化的认识,揭示了华南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3.9亿年前可能存在的生物地理关系。
这项研究观察了珠江源沟鳞鱼的七个保存良好的标本,并从新品种中提取了丰富的形态数据。通过对有效物种的鉴定和对前人研究的继承,该研究建立了具有64个物种和72个特征的沟林鱼特征矩阵(其中三个是新加特征)。研究在“严格合意树”中观察到,除了珠江源沟鳞鱼,所有来自中国的沟鳞鱼都是乐昌沟鳞鱼、牛首山沟鳞鱼、东生沟鳞鱼、韶关沟鳞鱼和广东沟鳞鱼,都是由于“眶窗宽大于头甲宽度的1/3”和“颈片与躯甲连接区的前缘相同。.?babichevi组成了姐妹群。
同时,该研究的系统发展分析结果支持珠江源沟鳞鱼和哈萨克斯坦鳞鱼是姐妹群。因此,系统发展框架下检验了两个板块不同类型之前的亲缘关系,印证了华南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在中国泥盆世期间的生物群交流。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