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提高麦子抗旱性的新途径
研发家 | 2025-07-09 22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认定了一个关键基因TaPPR13,用于控制小麦抗旱性,澄清了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通过控制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小麦抗旱和胁迫的分子机制。《先进科学》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Advanced Science)上。

作为世界三大谷类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占全球谷类总产量的30%,干旱威胁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已经成为制约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虽然转录因子TaBZR2在团队早期得到了证实,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抗旱性,但仍有许多基因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注释。

研究小组结合之前的研究结果,将小麦抗旱关键基因TaPPR13鉴定为调节小麦抗旱性的关键基因。这种基因可以通过TaBZR2激活表达,然后通过调节逆行信号通道来增强小麦的抗氧化保护系统。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调控过程显著改善了叶绿体编码的光合基因和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诱导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流失。根据田间抗旱鉴定分析,通过TaPPR13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小麦的净光合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单株产量。这项研究为小麦抗旱节水的繁殖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和理论依据。

这项研究得到了农业生物育种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2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