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与青年科技人才见面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与清华大学、北航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200多名青年科技人才面对面交流。
万钢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如何选择创新创业,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稳扎稳打地研究“冷板凳”、如何把握科研与科普实践的关系,如何在热门领域和小众话题中选择科研方向,如何理解科学与文化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传承科学家的精神,结合自己在成长、学习、工作等方面的生活经历,给予年轻科技人才精心的指导和亲密的激励。
万钢在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时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新型国家体系的具体实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快速发展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避免空气污染,为汽车产业稳步发展提供新思路。他认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其次要确定研究表明的产业化发展路线,加强产学研结合与国际开放的合作。
面对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万钢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将面临人生的三岔路口,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客观评估,继续深造、就业或创业。他指出,选择科研之路,需要系统的知识积累、学术创新能力和长期的专注力;通过工作平台提供的机会,加强学习,积累经验,逐步走向创业目标;但是,在初期选择创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更多的是依靠资源整合、风险承受力和市场敏感度。我们应该积累更多的学科知识,找到商品的服务对象,加强社会交流。
针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万钢认为人工智能正在迎来一个关键的窗口期,给科学、工程、农业、医疗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变化,正在重塑每个人的生产生活习惯。随着人工智能渗透到各个领域,它将为年轻的科技人才提供许多机会。建议年轻的科技人才要自强不息,掌握更多跨学科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使用新工具,训练人工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用经验规律提供服务。
面对很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稳扎稳打,做实际的科研“冷板凳”,万钢指出,科研不仅艰苦,而且快乐,所以科研需要这种沉下心来专心做事的态度。数字时代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许多与外界沟通的机会和平台。比如中国科协年会举办了数百个学术论坛,可以在论坛上多和大家沟通遇到的问题。做基础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但不要害怕,坚持科研的初衷。
一些大学生问如何在热门和冷门领域选择研究方向。万钢提出,很多热门学科往往是从冷门开始的。关键是如何看待战略方向,寻找未来的需求,哪怕自己的领域开始是小众和冷门。希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多选择少数专业,做先锋研究。只要他们掌握了真正的技能,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发展起来。
万钢认为,对于如何理解科学与文化的关系,真正的科学概念是没有文理之分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不能简单划分的,应该是一体化的。在很多大科学家身上,我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人文的造诣。理工科学生也可以学习更多的文学、社会知识和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为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本次活动是第27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的平行论坛。通过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疑惑和疑惑,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心和爱护,团结引领青年科技人才坚定信念,雄心勃勃,脚踏实地,在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中展现青年力量。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