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向EI收录的期刊投稿,查重是必经的一道坎,它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顺利进入审稿环节。很多初次投稿的研究者,尤其是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常常对查重工具的选择和流程感到困惑。本文将围绕EI期刊投稿的查重需求,介绍几种主流和备选的查重途径,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你更从容地应对这一环节。下面RDLINK研发家小编为大家整理"投EI的期刊用什么查重"~
一、首选利器:官方指定的Turnitin或iThenticate
对于大多数国际期刊,包括许多EI收录的期刊,编辑部和出版社通常会明确指定使用特定的查重系统。目前,在全球学术出版界,Turnitin旗下的iThenticate是公认的权威标准。许多知名出版社,如Elsevier、Springer Nature、IEEE等,都直接使用iThenticate来筛查编辑部的稿件。
作为作者,你通常无法直接使用期刊编辑部的官方账户,但可以提前自行查重。一些大学或研究机构会为本校师生购买iThenticate的查重服务,你可以查询所在单位图书馆或研究生院的资源列表。如果单位提供,这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其数据库和算法与期刊方使用的基本一致,结果最具参考价值。使用这类工具,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重复率数字,还会有一份详细的相似度报告,标明了与其他文献重复的具体部分和来源,便于你进行精准修改。
二、常见备选:国内常用的查重系统
如果你的单位没有提供iThenticate,或者你想先进行一次成本更低的初步筛查,国内的一些查重系统也是可以考虑的备选方案。
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这在中文论文领域是绝对的权威,其数据库覆盖了海量的中文学术文献。如果你的论文参考文献以中文为主,或者你担心与已有的中文学位论文存在重复,用知网查重非常有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EI期刊是国际性刊物,审稿人更关注与英文文献的重复情况,因此知网的查重结果仅供参考,不能完全替代英文查重。
万方、维普等检测系统:这些也是国内主流的查重工具,数据库各有侧重。它们可以作为知网的补充,进行交叉验证。
使用国内系统时,务必选择官方正规渠道,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查重服务,以防论文内容泄露。这些系统的查重报告也能帮助你发现一些无意识的文字重复,尤其是对母语非英语的作者来说,在撰写英文论文时可能会不自觉地沿用一些常见表述句式,这些工具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在选择和使用查重工具时,有几点需要特别留意。
第一,正确理解“重复率”。不同学科、不同期刊对重复率的容忍度不同。工程类论文中,对实验设备、标准方法的描述难免会出现相似表述,通常不被认为是抄袭。你需要关注的是对核心思想、创新点和关键数据的表述是否唯一。查重报告中的“总相似度”只是一个初步指标,更重要的是分析具体重复内容的性质。
第二,注重“实质性重复”而非“文字游戏”。有些作者为了降低重复率,会采用同义词替换、调整语序等方法。这只是表面功夫,如果核心观点、数据、逻辑结构仍然是照搬他人,依然会被视为学术不端。修改的重点应在于理解原文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织和阐述。
第三,合理引用与自我引用。查重系统会标出所有相似部分,包括你正确引用的文献以及你自己已发表的前期工作。对于引用的内容,务必确保引用格式规范;对于自我引用,虽然通常允许,但如果比例过高,也需要在稿件中加以说明,避免让审稿人认为创新性不足。
第四,把握好查重时机。建议在完成论文初稿、并经过多次内容修改和语言润色之后再进行查重。如果过早查重,后续大幅修改内容会导致之前的查重结果失效。在投稿前,留出足够的时间根据查重报告进行最后的抛光打磨。
投稿EI期刊是一场严谨的学术修行,而查重则是这场修行中检验诚信与原创性的重要仪式。选择合适的工具,秉持审慎的态度,你的论文就能更加自信地接受同行评议的检验。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