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迎来了大规模应用
5月18日,2025量子精密测量赋能新质量生产力大会在安徽合肥量子科仪谷召开。会上,国仪量子技术(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三种量子传感器:裸钻单旋传感器、量子磁力仪和量子微波场强度仪,为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敖丙相遇时,天眼火眼合璧,破解星团之谜
球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古老的星体之一,通常由数百万颗行星组成,包括脉冲星。这些高度磁化的脉冲星会以惊人的精度发出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在银河系深处,这些球星团静静地守护着数亿年前的宇宙密码。
深山里藏着“绿宝矿”
随着潜在地下绿色能源“地质氢”的不断探索,科学家们的目光逐渐集中在山峰上。虽然之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地质氢”可能出现在地下,但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开始将山峰视为可能的储存地。
冯诺依曼研究院成立于港科大,贾佳亚任院长
近日,《中国科学报》从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香港科技大学)获悉,近日,冯诺依曼研究院成立。(Von Neumann Institute),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座、机器人领域“独角兽”公司思谋科技创始人贾佳亚任院长。
在量子物理的前沿领域,西农大本科生实现了新的突破
近日,西北A&F大学理学院2023级光电本科生夏爱博率领的本科生科技团队在Physical Review A发表题为《Magnon squeezing induced by virtual photons in a magnon-cavity-qubit system》研究论文。第一单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指导教师王一平博士为通讯作者。
研究表明,养殖场空气的ARGS主要来自畜禽粪便的跨介质传播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谷杰/钱勋教授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上(PNAS)研究结果已经公布。资环学院副教授孙伟和硕士毕业生王军是论文的第一作者,顾杰教授,美国科学院教授杰姆 Tiedje和钱勋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阐明了养殖厂气体介导的ARGS的暴露和健康风险,揭示了抗生素管理对减少抗生素抗性传播的积极影响。
西农大构建生态预测新模式,破解微生物环境适应密码
近日,西北A&F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韦革宏团队在土壤微生物生态位宽度驱动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Advanced在线发布了相关结果 Science。本研究基于全国土壤调查和2000多个优质细菌基因组数据,整合生态分布信息和基因功能注释,构建了微生物生活史战略的新框架,驱动生态位宽度,识别了五个关键特征,共同塑造其生态适应性。
小麦高效施锌技术取得突破,有助于处理全球缺钙问题
如何施肥才能有效提高小麦颗粒的锌含量,进而改善身体的锌营养和健康?近日,经过长期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旱田土壤肥料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为这一世界性问题提交了答案,其成果于4月25日公布《Nature Communications》是的。博士后惠晓丽是论文的第一作者,王朝辉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
举办“化学无处不在”系列科普活动
五月十八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研究所)、北京举行了由中国化学会和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公共科学日活动。
今年,深圳理工大学将为8省招收360名本科生
5月18日,深圳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深圳理工大学”)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校园开放日。深圳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自去年第一次本科招生以来,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记者了解到,今年,深圳理工大学将招收广东、内蒙古、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八省、自治区的本科生,计划招收360人。录取批次为普通本科批次,选修科目为物理化学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