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古菌细胞膜结构调节鞭毛的形成和运动现象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曾芝瑞团队与合作伙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最新研究。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嗜热古菌膜脂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环化装饰对膜蛋白功能和细胞运动的调节机制,揭示了古菌通过动态调节膜脂结构来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策略。
天大学者提出了新的DNA存储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存储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在此背景下,DNA信息存储技术应运而生。使用DNA分子存储数据已被视为未来大规模数据存储的潜在介质。每克DNA可以存储数百个艾字节的数据,并且可以存储近几千年,而无需电力。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数据领域,DNA存储的潜力尤为显著——其图像数据分辨率高、存储周期长、相似性强,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最新!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朱健康,施一公,董晨,曹雪涛,蒲慕明,裴钢,高福等上榜(值得收藏)
D-index(学科H-index)学者排名指标,仅包括被调查学科的论文和引用值。根据官网介绍,D-index细分为化学,电脑科学,数学,法律,材料科学等26个细分领域。
年仅44岁!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离世,4年发8篇论文,生前打吗啡止痛
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学院传播系副教授刘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6日在杭州离世,年仅44岁。
多国加大鼓励力度,征募美国研究人员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随着特朗普国家对美国科学事业的不断打压,包括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鼓励力度,从美国招募研究人才。这些激励机制包括增加科研费用支持,专门设立“人才引进”项目,许多项目背后都有数千万美元的财政支持。
研究人员揭示了肝脏应对“虫癌”的免疫应答机制
泡沫包虫病是一种致命的人畜共患疾病,由许多房间的幼虫(泡沫包虫)寄生身体引起。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021年至2030年重点防控的20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在北半球牧区非常流行,尤其是在中国西部的农牧区。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公共科学日:“双碳”在行动中
5月18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举办了“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共科学日”专题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以科学开启未来新进程”的主题,紧紧围绕中国的“双碳”战略,全面展示了研究所在能源和动力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展示、实践体验和互动科普,吸引了近1000名公众参与。
在历史上,亚洲人进行了最长的迁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环境生命科学工程中心(SCELSE)还有亚洲环境学院(ASE)一项国际基因组学领导的研究发现,亚洲人在早期完成了最长的历史迁移。
我国超高温声波测井换能器的开发设计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Xi交通大学教授徐卓在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环境实验室开发的新型高温声波测井换能器已连续运行40多小时,探头工作稳定,各项指标符合技术标准,工作频段接收灵敏度高于设计指标13dB,这标志着中国重点研发仪器“高温高压声波换能器”的里程碑成就,也标志着Xi交通大学在高温压电材料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超高温声波测井换能器开发和相关生产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科学家们开发了自组装三弛豫-反铁纳米复合电介质,实现了宽温域储能的新突破
储能电介质是电能转换、脉冲功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电力设备的关键材料,其储能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因此研究人员对电介质材料的储能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