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相比,平均编辑效率提高了11倍,将为基因治疗和动植物生物育种提供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是西北A&F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开发的微型真核基因编辑工具enNlovFz2的辉煌成果。5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发表了一篇关于这种新工具的研究论文。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阮志雄和副教授胡新伟团队成功实现了脱氢丙氨酸肽高效区域的选择性双重氮化,为肽化学和生物偶联带来了新的突破。相关成果在《先进科学》中公布(Advanced Science)。
手机和电动汽车都依靠锂电池供电,但液体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更安全的“全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质,同时结合能量密度较高的锂金属负极。然而,这种革命性的电池面临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固态电解质会突然短路。
5月20日,《中国科学报》从皇家学会官网获悉,今年有95位科学家被选为皇家学会教授,他们为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FRS),包括24名外籍院士。中国四位学者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均为中国科学院教授。他们是(按字母顺序):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员黄三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问题。世界上有6000多万患者,成人和儿童都可能生病。其患处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边界清晰的脱屑斑点。通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巨噬细胞、中性颗粒细胞等真皮炎症细胞的浸润是由感染和创伤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角质形成细胞、中性颗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的细胞互作网络共同构成了银屑病发展的基础,但调节三者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有待澄清。
近日,Xi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与Xi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Xi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在肿瘤光热免疫疗法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权威期刊《生物材料》上(Biomaterials)。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柳必恒研究员团队与合肥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光学和超导两个量子系统中获得真实多体纠缠子空间的设备无关表征,完成了五比特纠错码空间的自检。5月14日,该工作发表在《物理进度报告》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庄涛涛研究小组和俞书宏教授研究小组在设计的高性能圆偏振发光装置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电子控制3D显示面板,并在信息交互领域实现了功能应用。最近,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进步》上,并被选为本期的封面。
近日,高温辐射制冷涂层技术在三峡能源青豫DC二期100兆瓦立式熔盐光热电站得到应用,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有限公司联合研发。
股关节润化功能下降,就像机器零件缺乏润滑油一样,会导致软骨退化和损伤,从而诱发骨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发能够模拟天然关节润化的材料和技术一直是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低熵聚物链状和高结晶度PVA/CS(聚乙烯醇/壳聚糖)水凝胶。经水化处理后,水凝胶材料机械强度高,润滑性好。相关论文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