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志愿军以“钢少气多”的精神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两弹一星”项目是这种精神的延续,是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精神与整个国家体制下集中力量做大事的结果。
荷兰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革命性光聚焦技术,可以将光束束缚在一个相当于自身波长的极小空间。该方法利用光子晶体的独特性,适用范围广,可产生极高强度的局域光场,为光子芯片、量子通信等领域带来突破。最新一期《科学进步》杂志发表了相关论文。
北京4月22日电包括英国牛津大学在内的一组国际团队在探索地球水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通过分析一种稀缺的陨石,发现了氢的来源。这一发现对理解水分子的形成尤为重要,成为推翻地球水源理论的新证据,也为了解生命如何在这个蓝色星球上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的国际天文期刊《伊卡洛斯》上。
我们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塑料瓶和塑料包装无处不在。虽然生活方便,但也留下了很大的环境隐患。许多不起眼的废塑料不仅会造成“白色污染”,还会对农业生产、动物生存和土地资源构成威胁。那么,自然界中是否有生物可以降解塑料呢?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朋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文雯团队合作,利用超高分辨率7特斯拉功能磁共振成像和频率标记脑电技术,揭示了人类弱视患者视觉皮层微环路层面神经活动异常。相关论文于4月11日在影像神经科学发表。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应祥团队研究揭示了植物拟南芥泛素连接酶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的方法(APC/C)调节减数分裂染色体正确分离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丰富了蛋白质泛素化装饰调节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的分子机制和功能网络。《植物细胞》发表了相关结果(The Plant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