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家 |
研究揭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固态电解质纳米尺度失效机制

全固态锂电池通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易燃的有机电解液,适应高容量锂金属的负极,有望在极低温、高温等极端环境下实现远远超过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和能量密度的应用。然而,固态电解质本身的锂离子传输稳定性和锂析引起的短路问题(锂离子在电解质中被电子恢复)仍然是制约整个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截至目前,受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同步辐射X显像等技术的限制,固态电解质短路无效。

研发家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肿瘤生物信息学研究的进展

借助“东方”超级计算系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的乳腺癌病理图像HRD预测方法——SuRe-Transformer。

研发家 |
AI加持,让热传超材料设计突破“上限”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江高等研究院教授周涵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邈团队、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郑跃兵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构建了一支热传超材料逆向设计的人工智能(AI)模型,让传热超材料的设计不再局限于已知的“食谱”,而是突破了目前“菜品”的“上限”,可以大量生成传热超材料的备选设计方案,从中“优中选优”。相关研究于7月2日在自然界发表。

研发家 |
PeachMD发布了桃多组学数据库

最近,《分子园艺》(Molecular Horticulture)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遗传育种团队的文章在网上发表。PeachMD数据库(http://www.peachmd.com)首次整合桃基因组、表观遗传组、人群遗传变异和多维表型数据,深度整合CRISPR设计、GWAS分析等工具,为促进桃分子育种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研发家 |
研究人员实现高分辨率实时成像协同纳米控制技术

作为纳米尺度控制的核心工具,原子力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纳米粒子组装、生物分子控制和半导体器件制造。然而,现有技术长期以来面临着操作精度和效率有限等关键瓶颈,缺乏即时、高分辨率的在线观察和定位能力。发展超分辨率显像与原子力显微镜控制融合技术,成为纳米光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

研发家 |
中国科技馆与喀什共创南疆科普文化新高地

7月2日,中国科技馆与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在喀什疏附县正式签署《南疆科普文化综合体框架合作协议》,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文艺活动,旨在推动南疆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方将围绕南疆科普文化综合体建设深度合作,打造数字展厅、移动科普设施、青少年制造者空间等核心模块,集创新教育、文化展示、创新实践于一体。

研发家 |
研究表明,H5N1流感在美国乳牛中继续蔓延的原因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乳牛的H5N1流感在美国养牛场继续传播,因为它独特的“偷奶”行为(即乳牛的“自吸奶”或“相互吸奶”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家科学评论中发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研发家 |
在血脑屏障穿越机制方面,南开团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日,南开大学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教授王磊、冯露在血脑屏障领域取得突破。该系统揭示了穿越血脑屏障的关键步骤——转运囊泡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底膜融合的分子机制,并确认其直接关系的穿越效率。

研发家 |
科学家们发现罕见的掩食脉冲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带领的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颗罕见的毫秒脉冲星,其中六分之一被伴星遮挡(即掩食),伴星质量远超一般掩食脉冲星。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恒星进化理论、密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用引力波源具有重要意义。

研发家 |
研究构建高密度育种芯片与高通量表型相结合的葡萄高效分子育种系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葡萄行业面临着环境胁迫、糖酸失衡、色苷含量下降等挑战。目前,培育高质量的葡萄新品种,具有高环境韧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然而,葡萄的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现有分子标记密度不足,限制了复杂性状的精细定位,并在多性能聚合育种中得到了应用。因此,精确获取具有复杂性状的高通量成为育种瓶颈问题。为了加快葡萄品种的改进,有必要开发高精度分子标记和高通量表型获取工具,以分析环境韧性和质量遗传网络。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