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个冷水澡,身体更健康吗?
你想知道经常洗冷水澡会对你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吗?科学家们刚刚找到了答案——冷水浸泡可能会使身体更健康,预防疾病,延缓细胞衰老。3月2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网上发表在高级生物学上。
新的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方案被揭露
3月1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科教授吉毅团队在《美国皮肤科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不同剂量的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KHE)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优化KHE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循证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表现。
今后,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举办
3月29日下午,由北京科技协会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
怀柔综合国家科学中心8项代表性成果发布
3月28日,在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和怀柔综合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集中发布了怀柔综合国家科学中心8项具有代表性突破性成果。
研究人员设计异维纳米结构,成功实现微波与材料的高效互动
随著电子设备不断向小型化发展,3D集成技术成为提高设备密度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垂直堆叠设备或芯片,该技术进一步推动了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发展。但是,3D集成技术还引入了干扰信号挑战(包括现场耦合效应和串扰噪声等问题),影响了集成系统的信号完整性,从而威胁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此背景下,基于纳米材料的电磁保护材料为解决干扰信号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因为其显著的电磁消耗能力、柔韧性和多样化的维度特性。其中,银纳米线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功能材料,因其超高的长径比、优异的本征软性和优异的金属导电性而备受关注。但是,目前采用主流多元醇法生成银纳米线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多维副产品。这些过滤后的副产品材料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隐性环境风险,如纳米填料的生物毒性、降解困难、回收技术瓶颈等,仍然是制约其资源化应用的主要障碍。
二氧化碳排放得当,200年内很难防止气温上升7℃
近日,《环境研究快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气候模型预测了未来100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即使温室气体排放适中,预计地球温度也会上升3℃,约200年内上升7℃的概率为10%。
为什么长颈鹿“起斑”?出乎意料的原因?
在长颈鹿的基础上,美丽的图案不仅仅是为了伪装——斑点的大小似乎与其在异常温度下的生存能力有关。3月19日,相关研究在预印平台EcoEvoRxiv上公布。
科学家们揭示了大脑临界状态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宁研究小组揭露了大脑临界状态的遗传机制,建立了整体认知水平与临界状态特征的遗传联系。相关论文于6月24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表。
“消失”125年后,极危物种大花石蝴蝶回家
在云南蒙自市幽深险峻的天坑群中,一场意义重大的“回家”仪式正在垂直的石灰岩悬崖上举行。主角是失去125年极其危险的物种——大花石蝴蝶。6月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昆明植物研究所与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开启了这次意义重大的“回家”之旅。
鲁宾天文台公布了首批图像“改变认知”
薇拉?C?鲁宾天文台第一次捕捉到的太空场景,展现了由恒星“托儿所”和相邻星系密集星团组成的粉蓝色视觉享受。在数百万遥远的行星和星系中,数千颗未知的小行星在太阳系周围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