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用海带“梳头”
灵长类动物、鸟类和大象以能够制造工具而闻名,但很少有海洋动物使用工具的例子。最近,一组鲸鱼专家报告说,生活在太平洋水域萨利希海的濒危虎鲸物种中有广泛的工具生产和使用行为。这些虎鲸把海带做成工具来整理身体。相关研究于6月23日在当代生物学中发表。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人类颈动脉斑块的三级淋巴器官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刘暴团队与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团队合作 Cardiovascular 研究成果首次在Research上发表,揭开了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PTLOs)神秘的面纱阐明了斑点中三级淋巴器官的特点、功能和临床表现,为预防此类心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表明,三级淋巴器官的出现与患者是否有中风等症状密切相关,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
《自然》宣布普遍实施透明同行评审
6月24日,施普林格自然期刊《自然》宣布,所有新提交给《自然》的原创研究文章将自动接受透明同行的评价(TPR),并以此作为规范。论文出版时,与同行评审报告和作者回应一起公开,将增加科学讨论的可见性,强化开放科学的原则。但是,除非选择公开,否则审查员的身份不能公开。
建立了高效保存和恢复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的技术体系
随着养殖业发展中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引进国外优质鸡种的引入,中国许多地方品种面临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的风险,因此急需对优质地方鸡品种进行抢救保护。
贝壳还能预测天气吗?破解恶劣天气的关键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在《全球与行星变化》中(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在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杨浩天是第一作者,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培训导师燕洪为通信作者,副研究员刘成成为联合通信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25304), 42473087)的资助。
研究表明,树木和森林结构对暴雨造成树木破坏的影响及机制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林学第一区期刊Forest上。 Ecology and Management。作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钊研究员是博士生郝邈铭的论文通讯作者。
过敏性鼻炎得救了!科学家们发现了艾蒿致敏的关键成分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研究生莫小雪、副教授王程等研究成果在《危险材料》杂志上发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莫小雪和王程是文章的第一作者,教贺浪冲作为通信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榆林市重大专项项目的资助。
一杯黑咖啡可以提神延寿
喝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不仅能唤起沉睡的身体,还能延长寿命。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1-3杯咖啡的咖啡因会降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但是当你加入过多的糖、奶油等饱和脂肪时,这些好处就会减弱。相关论文最近在《营养杂志》上发表。
减肥手术后,患者自尊评分飙升131%
近日,美国代谢减肥外科学会(ASMBS)在2025年会议上,盖辛格医疗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患者在减肥手术后一年内的自尊评分翻了一番多。
气候变暖3℃,每个人都会减少一顿早餐
尽管农民尽最大努力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但全球气温的升高仍然可能严重降低世界上重要主食作物的产量。根据最近发表在《自然》中的一项全球作物产量分析,到本世纪末,人均食物每天可用于每升温1℃的121千卡左右。研究论文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安卓。根据目前的轨迹,Hultgren表示,在3℃转暖的情况下,“这相当于每个人都不再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