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报告:中国和美国顶级人工智能模型的性能差距缩小到0.3%
4月11日,据报道,由世界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教授领导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正式发布了最新一期《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这份报告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2023年,中国和美国在顶级人工智能模型性能上的差距从17.5%急剧缩小到0.3%,几乎完成了性能上的“零差距”。
战略矿产资源!我国发现提纯度超过99.995%的高纯石英矿!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10日,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新发现矿种公告》,其中确定了一个新矿种——高纯石英矿。
华南师大深夜通报
华南师范大学4月11日凌晨在其微信公号发布情况通报:
知名大学实验室突发爆炸,四名学生受伤
当地时间4月8日晚,韩国汉阳大学首尔校区新所斋工程馆发生严重实验室事故。因氢氟酸处置不当引发爆炸并起火,导致四名学生受伤,其中一人面部严重灼伤。
全球仅15人!范冰冰教授荣获国际奖励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发来贺信,祝贺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冰冰教授荣获2025年度“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基金”(Royal Society Wolfson Fellowships),资助金额达12.5万英镑。
几乎是由机器完成的世界首例试管婴儿
一个通过机器进行体外受精的婴儿诞生了。在整个过程中,一名医学专业人员只负责监督。这让人们希望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此类手术中人为因素的风险。
科学家们设计出了高灵敏生物传感器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刘波教授团队在生物医学传感器领域取得新进展,并在ACS应用材料&界面上公布了相关成果,为压电器件的远程磁驱动调节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全国首例!治疗一个月后,帕金森病患者身体回复灵活
4月8日,在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中国首例接受GCP级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首次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科普活动现场,首次与公众分享其阶段性康复体验。
科学家破解陆稻耐旱基因密码
记者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所了解到,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华大自主研发Stereoseq时空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了陆稻根系适应干旱的分子机制,并对HMGB1进行了重点调控,为作物抗旱遗传改良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在分子植物中公布。
发育异常、癌症为何发生?科学家给出新答案
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尹贻蒙研究小组与剑桥大学研究小组合作,突破了传统的单转录因子调节基因研究模式,揭示了不同的转录因子经常通过协同效应识别新的调节密码,参与胚胎发育等生活活动,而新的调节密码的突然变化与发育畸形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4月9日,《自然》发表了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