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黄牛高海拔适应与毛色性状研究取得进展
青藏高原被称为无氧、低温和高海拔。青藏高原地方黄牛资源丰富,因此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黄牛适应高海拔环境和毛色特征的遗传机制,对高原黄牛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晶界显示出“双刃剑”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盛烨和研究员田文明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的表征平台,结合荧光成像和光电流显像,完成了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工作条件下晶界区域光电流增强系统的空间识别和测试。研究表明,晶界不仅可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收集,还可能因缺陷状态造成复合损失,显示出“双刃剑”效应。该工作在实际设备中直观地揭示了晶界的正负协同效应机制,为钙钛矿电池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快速报告。相关成果。
在工业大电流强度下,新型催化剂可以稳定运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非贵金属基材高效稳定分解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提出了“一体化设计”的电极设计生成新思路,基于电催化机械稳定性、材料结构稳定性、电催化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并开发了非贵金属磷化钴基阳极催化剂,可在工业大电流强度下稳定运行1000小时以上,为低成本、大规模电解水制绿氢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化学》上。
研究表明,松属树种“癌症”的内在传播机制
近日,东北林业大学教授丁宇婷团队揭露了松材线虫病周期性爆发的内在机制,理论上验证了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性,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论证。相关成果发表在约翰娜 of Mathematical 在Biology上。
光催化杀菌防污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重点海洋材料实验室在光催化材料改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创新选择有机锰盐混合策略,研究团队成功提高了硫锌锶(Znin2S4)基光催化材料的杀菌防污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化学工程》杂志上,环境工程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
介入式脑机接口可以修复患侧的运动功能
近日,我国完成了全球首个介入式脑机接口协助患侧运动功能修复实验,展示了我国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精准控制、神经重建、智能康复等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中风、瘫痪、渐冻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康复希望,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第70届国际气象组织奖中国科学家许健民获得第70届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瑞士日内瓦时间6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执行联合会第79届会议决定授予中国工程院第70届国际气象组织教授许健民(IMO)这是世界气象组织最高荣誉奖项。
第一次!东北冷涡观测大型无人机气象局实施实验
6月19日5时,辽宁省朝阳市上空云密布。“海燕”II型无人机从朝阳机场飞往渤海湾地区,“捕捉”了一场即将到来且与东北冷涡密切相关的雨。这是气象局首次实施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实验,旨在贯彻“观测即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灾害预警能力,促进低空经济商业场景和公共服务场景的应用。
我们国家的梅雨季节已经全面开放!今年的梅雨进程偏早!
6月20日,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根据《梅雨监测指标》,今年中国梅雨季节已经全面开放,整个梅雨过程较早。其中,江南和长江中下游于6月7日进入梅花,比常年早2天和7天进入梅花;江准于6月19日进入梅花,比常年早4天。
这一轮南方强降水进入最强时期!谨防次生灾害!
这一轮南方强降水进入了最强时期。6月20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未来三天,西南部东部和南部江汉、江准、广西北部仍有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