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植入装置首次让人说话唱歌
一个语言障碍严重的男人,在大脑植入装置的帮助下,说话和唱歌都很流畅。大脑植入物几乎立即将自己的神经活动转化为语言,既能传达自己的语调变化,又能强调自己选择的单词,甚至能让自己哼出三个音高组成的音符。
新型抑制剂治疗压疮疾病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创新药物与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心姚宏亮团队和五邑大学陈文华教授团队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在新型PDE4抑制剂治疗压疮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药物化学杂志》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吸入药物载体,帮助治疗呼吸道疾病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稳、副研究员伍丽团队和合作伙伴探索了羟丙基-贝塔-环糊精(HCD)超多组分金属有机骨架形成(HCD-pMOFs)对其作为吸入药物输送载体的应用潜力进行评估,证明HCD-pMOFs具有吸入药物输送载体的潜力,有望成为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新载体材料。最近,《碳水化合物》发表了相关研究。
种猪基因组印记形成细胞互作是一个重要原因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珍芳团队在细胞类型和发育阶段成功揭示基因组印记基因的动态调控规律,并通过构建高分辨率猪胎盘单细胞图谱识别出118个高信度印记基因,其中97个是哺乳动物首次发现的,75%以上的印记基因呈现细胞类型特异性或发育阶段特异性,给种猪基因研究领域带来新的突破。《自然-通信》发布了相关成果。
火龙果滞绿新机制的新研究揭示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胡桂兵/秦永华团队研究发布了火龙果首个端粒到端粒(T2T)水平基因组和火龙果病毒污染的转录纯化系统揭示了叶绿素降解通道在不同果皮颜色火龙果中控制差异的分子机制。《植物学报》发表了相关结果(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中油杂501"耐旱耐盐碱双重特性解决种植难题
6月7日,在陕西省蒲城半干旱区50亩中度盐碱地油菜连片示范田,联合收割机轰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团队培育的新油菜品种“中油杂501”在这里种植。根据田间评价,一次性机械实收亩产达到312.23公斤,创下中度盐碱地油菜单生产记录。
调查显示,挤压科研预算的“开放获取”
对于很多学术团体来说,出版期刊的订阅费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助于资助其他工作,比如提供奖学金。然而,据《科学》报道,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开放获取的趋势正在威胁这一收入来源,但与此同时,出版成本也在上升。在参与调查的66个学会中,超过90%的学会表示,他们通过期刊出版获得的收入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约有一半的学会报告收入有所下降。
细胞周期调节表观修改促细胞命运转变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郑辉团队与西湖大学教授裴端卿团队合作,揭示了调节细胞周期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促进体细胞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新机制,为深入了解细胞命运转变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上(Advanced Science)。
对纤维化病重要靶点的新研究发现
6月9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唐策团队与深圳市儿童医院、广州市中医药大学团队合作,首次证实肺泡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识别从肠道转移到肺部的共生真菌,激活其促进纤维化的病理功能。《免疫》发表了相关结果(Immunity)。
世界上第一种新型抗甲流PB2药品获批上市
6月10日,昂拉地韦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国家实验室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5月20日获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一种新型抗甲流感药物——昂拉地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挂帅研制。该药物是世界上第一种针对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亚基的创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