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杂化系统脱氮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高值化应用研究所生物质能生化转换研究团队在“纳米-生物杂化系统”脱氮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并制作了新的“纳米-生物杂化系统”。相关成果在水研究中发表(Water Research)。
研究新进展地幕氧化还原状态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教授徐义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通过高温高压试验与超深金钢石包裹体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改变地幕氧化还原状态,对克拉通进化和深度碳循环的影响。《科学进步》发表了相关成果(Science Advances)。
在玄武岩风化过程中,水环境揭示了富铝赤铁矿的形成和保存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的秦效荣博士、谭伟副研究员等研究暴露了玄武岩风化过程中水环境对富铝赤铁矿的制约机制。《美国矿物学家》发表了相关成果(American Mineralogist)。
我国仅有6所“纯211”,被称为“984.5”大学,综合实力强悍,不输寻常985!
听过“984.5”大学吗? 它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因其强劲的实力与大名鼎鼎的“985”大学只差0.5的距离,而被坊间传为“984.5”大学。 近年来,我国一些211高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缩小了与985高校之间的差距。在众多211高校中,有6所高校因其卓越的实力和就业前景,被誉为“984.5”大学。这些高校在各方面都实力强劲,就业前景不逊于部分985高校。
港科大:无条件录取哈佛转学生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转学之际,香港科技大学23日发表声明欢迎这些国际生加入科大,并表示愿无条件录取转学生。 声明向现在正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国际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持有哈佛学位课程录取通知的学生发出公开邀请,欢迎他们加入科大继续学业,延续学术追求。“此举旨在应对全球学术环境的变化,并彰显科大致力营造多元、世界级学习环境的承诺。”
新研究揭示了隐孢子虫毒性的遗传决定因素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肖立华/冯耀宇首次以正反向遗传的方式揭示了人兽共患细微隐孢子虫毒性的遗传决定因素,为隐孢子虫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在网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第一个农产品碳足迹标准数据库
5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优势赵立欣在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发布会暨第十八届农业环境学术研讨会上宣布,中国正在建设包括29个省级行政区3.8万条数据在内的第一个农业碳足迹标准数据库,覆盖三大主粮、大宗作物等8大类农产品,标志着中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进入精准量化管理的新阶段。
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赋能小麦单产大规模提升
5月21日,河南省商丘市召开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和农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小麦大规模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座谈交流会。
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再次突破!该技术提升平台跟踪性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研究所空间光学技术研究室研究员赵惠团队在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第一区TOP期刊Knowledged上。-Based Systems(IF = 7.2)。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苏银强博士,通信作者是赵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研究所是第一个完成和通信单位。
“少耕稻草还田”可显著提高稻草的产量和香味
大米是一种高档优质大米,其独特的天然香味成分2-AP(2-乙酰-1-吡咯啉)是决定其市场价值的关键指标。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唐湘如团队在《农业科学报》(英语)(JIA) 发表最新研究结果。经过两年的田地实验,该研究发现,选择了“少耕种”稻草还田的耕作方式,可以使稻草产量和香味物质2-AP的积累协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