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透露,中国城市地下水供应面临着水量和水质的多重挑战
研发家 | 2025-04-29 3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思奥、方创林等合作伙伴透露,中国城市地下水供应面临着水量和水质的多重挑战。相关研究最近发表在《国家科学院》杂志上。

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量相对稳定、水质相对可靠的特点,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然而,地下水资源也显著脆弱,容易受到过度开采和污染的威胁。一旦损坏,其修复和恢复更加困难,周期更长。目前,对城市地下水资源供应的研究仍缺乏对水量和水质的系统分析,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研究人员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下水供应的水量和水质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高分辨率地表和地下可更新的水资源量和取水量数据,选择网格尺度的地下水超采模拟模型,模拟地下水超采情况,并将结果总结到地级及以上行政模块尺度。同时,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网站收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报告,构建地下水源水质超标数据,区分地下水源问题城市。

分析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全国一半以上地级以上城市面临地下水过度开采压力,但地下水过度开采逐渐缓解。41个地级以上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超标。180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面临一种地下水压力,其中40个地级以上城市面临水量超标和水质超标的双重压力。城市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数据显示,地下水压力与水资源优势密切相关,也与城市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规模大、经济水平高的城市地下水源水质超标较少,中小城市水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污染防治相对薄弱,更容易出现水质超标。虽然水厂的水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染物,但从根本上减少水污染是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更经济、更有效的方法。

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地下水政策和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1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